最终的结果是,中文标题放大,英文放在下面做成两行,作者名顺延之。一切做到最简,把可以“整理”掉的,全都“整理”掉。
繁简之争
其实在排内页的时候,也存在繁简方面修改的问题。
第一方面,源自简体字本身的缺陷。台湾出版的繁体版书籍,所使用的字体,很多都是大字面字体。做简体版时就存在问题。如果也使用大字面的简体字,那么由于简体字笔画较少,同样的字号、行距设置下,版面的灰度明显降低。有一个弥补的办法,那就是适当选择笔画稍微粗一点的字体,但其实还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版面的灰度降低来自于笔画的减少,结构上的相对稀疏。只是选择笔画稍粗的字体,反而更加强了每个字笔画之间的对比,单字看起来显得“铮铮铁骨”。并且总不能让我们给字体笔画加一定数值的线宽吧,那样对字体本身细节有影响,肯定不是一个长期可以使用的方法。这就像对字体适当拉长或压扁一样,可以改变你对一款熟悉的字体的视觉感受,属于短期行之有效,但长期很流氓的做法。
其实版面灰度这个属性,最要紧的倒不是视觉压力的问题,因为人的眼睛能够很好的适应很多条件,所以适合阅读的版面灰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个浮动范围的,并不是一个死的数值。而真正影响版面美观,形成版面“噪音”,造成视觉压力的其实是灰度不匀。并且这种不匀并不是我们有意设计出来的某种节奏,而是限于字体本身的无奈。如果采用与繁体和日文相同的版心、字体大小、字间距和行间距,那么这种不匀是很普遍的事。尤其是使用了软件本身自带的行尾1/2标点缩进、两端对齐、CJK段落书写器等选项后,文字会自动适应,但却更容易造成灰度不均的问题,怎么办?于是增加行距变成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适当的减小字号,并让每一行离得远一些,或者说增加字号、间距与行距的比率,以减少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视觉上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上下行比较。网上看到的比较有趣的说法是说现在的书,都喜欢排的松松的,例如陆志昌先生和朱锷先生都喜欢那样做,一定是出版社为了多赚钱,为了把书做厚,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实则不然,一来减少视觉压力,形成舒适的调调,二来迫于上面所说的原因。
当然也有不少人建议使用非大字面字体的,也许从视觉习惯上来说,传统字面和中宫的字体更能让我们看起来忘掉字体本身,但在水平连续性上是不如大字面字体的,这就依然带来了需要增加行间距,以弥补传统字面字体水平连续性上不足的要求。当然一款正文字体首先一定是横竖笔画比例较小的。
第二方面,源自简体字缺乏字族概念。例如章标题、节标题、小标题等,很多情况下,对于类似于等线或者黑体来说,字级本身较多,尚有选择余地,而对于宋体、楷体、仿宋之类,一般横竖笔画整体加粗的字族很少,细宋、书宋、中宋、粗宋、标宋、特粗宋等,大多与横竖笔画的比例有关。并且最可怕的是很多字体本身做得不够完善,所以导致需要多种不同字体相互“借用”。
第三方面,则是竖排转横排时遇到的问题。版心内,横向宽度小于纵向宽度,所以在日文和繁体的目录以及标题,可以单行解决得,在简体版内就只好折行,否则章节标题就显得太小。另外竖向排版,从右向左,两个对页可以作为同一个面来考虑,所以在章节结尾,多了少了,跨页或者没跨页,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空间被划分为有文字和没文字的两块。而横向排版则不是,先排完左页,而后是右页,大多只能无奈的形成左页左上部一个文字块,或者是右页右下部一块空白,空间实则被分割为三块。其实大部分的简体版横排书都是这样,只是大家可能没有比较过竖排版,所以也没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版权与图片
以前没做过引进版图书,所以根本没想到中国大陆和日本在版权方面的差异如此巨大。所有的文字、图片,除了需要经过佐藤授权外,当然还要版权公司的授权。原以为就这样结束了,结果佐藤的助手回信说,除了他们办公室的照片外,其他所有图片都需要我们与其所代表的客户联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致信 UNIQLO、Honda、SMAP、明治大学……并且都还是日本本部!BQ与他请来的日文翻译在这里做出了很大努力,UNIQLO等都一一搞定,但 Honda和SMAP一直没有消息,BQ对我说,随时准备撤掉这几个公司的图片,而台湾版权代理公司的同行们也告诉我们,繁体版之所以没有用日文版里有的 Honda和SMAP等公司的图,也是因为没有得到确认。原以为只能这样的时候,一天BQ给我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搞定了!全部搞定了!”而我也兴奋地差点让办公室的同事给扔出去……
纸张与工艺
本来想使用现在广泛使用的玻璃卡的,打样也打好了,我一拿到手,就对BQ说:不行,手感很黏,很容易留下指纹,而且翻的多了后,很容易在翻书的部位留下黄色的油迹。那样会对书的整体感觉造成极大破坏,所以还是沿用了日文版封面覆亮膜的方式,标题字烫黑移到亮膜外,并且将英文字体和作者名降低一定的灰度,产生微量的区别。腰封采用手感较为粗糙的纸张与封面产生肌理对比。有的朋友在拿到书后说,封面的烫黑因为是在覆膜之外,会很容易刮掉,我得知此事后,给BQ以及几个先拿到书的朋友消息,他们都表示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BQ还说他使劲的抠过了,没有问题。我自己还不相信,我也拿了一本来,用指甲抠的都凹下去了,也没出现烫黑脱落的问题。至少说明这个现象不是大面积出现的,因为烫黑其实是带有温度的,烫的时候还施加一定得压力,油墨和覆膜表面应该是产生了一定得物理反应的。至于那位遇到这个问题的朋友,应该是属于十分特殊的个案,在这里也只好说抱歉了。
另外,内页的纸张选择了一款相当有弹性的纸,与日文版纸张用肉眼很难察觉出区别,手感很好,并且不透。
最终结果
改后的封面发给佐藤看了,佐藤回信道: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you time for my book in Chinese version.
I saw the cover which you sent me and it made me so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