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乐评、书评、剧情,请搜索:
现在的位置:影萍网 > 读书 > 书评 >

关于佐藤可士和及《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一些事(2)

时间:2009-11-22 |来源:影萍网|130q.com 收集整理|点击:



  当然很多人喜欢只抓重点,其他方面随意的工作方式,有人说:工作台乱乱的才感觉放松。这也是一种观点,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并不一定说要按照佐藤桑的这种“洁癖”式的方式来做。佐藤桑也只是说这是他的方式,至少对他来说很有用,每个人怎么做,那是每个人的自由。   
  读本书的最直观感受是:听带有‘洁癖’的佐藤唠叨他的近乎强迫症式的工作方式。”   
  我当时并没有对这种“洁癖”有其他的理解,只觉得也许他们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点,只是他比较极端罢了。之后便开始着手做简体版的装帧。   
  
  封面初稿
  
  一开始,为了配合美社的前期推广,我匆忙的推出了第一稿封面。毕竟采用的是繁体版的翻译,只做了很少语言习惯的修改,例如台湾所说的“讯息”对应大陆的“信息”这类修改,所以在设计上,也尽量从繁体版的微量修改入手。就当是我对佐藤的理解来说,在标题字上我选择了佐藤为DoCoMo N702iD做的那款屏显字体,认为这款字体相对更能体现佐藤的气质,同时也比国立新美术馆的那款字体更易于辨认。封面上继续保留了繁体版的那条斜向红线,因为单从视觉效果来看,确实是一大亮点。由于做的比较匆忙,细节方面做的很不完善,便被推广出去。   
  之后某一天,BQ突然打电话给我,说邀请朱锷先生写推荐序的时候,顺便把封面发给他看了,他提了点建议,如果我有空的话,最好直接和他交流一下。于是我当即打了过去。现在想来真的有些鲁莽,但朱锷先生一听我的来意,便很谦和的与我聊起来,提出的意见无非都是细节问题,例如这款屏显字体的选择是否恰当,字距调整,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等。朱锷先生特别对我说,做这类设计时一定要小心的去考量,等出来后,会有很多人把日文、繁体和简体版放在一起比较的。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我尝试了按照朱锷先生的意见去修改,却发现这些问题其实倒不完全因为匆忙的缘故,也有部分原因是繁体和简体在字体、排版方式和阅读方向上存在的差异造成的。   
  而后我也看到了网络上一些朋友对第一稿封面的严厉批评,我很感谢他们提出的中肯意见。半夜,我打电话给BQ说:“不行,我得改改,或许完全推翻了重做。”BQ沉默了一会儿,而后说:“好吧。”   
  
  三识佐藤
  
  改就一个字,可问题是怎么改,我意识到,我对佐藤的认识还很不够,仅仅从他的作品里认为他很“酷”,从书中认识到他很“洁癖”,还有呢?我想我得重新认识他……   
  某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高清的宣传片,其实是很老的片子了,《最后的武士》!结束时标题logo出现,我愣了半天,The Last Samurai,佐藤的studio不就好像叫Sam……,赶紧翻书,果然是!怕自己看错,又一字一字的对照过来S-A-M-U-R-A-I!我想我找到最重要的线索了。   
  08年中我在渡口书店参加一个活动时,发现了一本封面很好的书——《叶隐闻书》。据说这是武士道精神的正源,就其与武士道的关系来说,堪比中国儒家的《论语》。书中除了探讨武士的战术问题外,主要是将武士的职业精神上升到一种人生境界,即武士生死的哲学高度。该书开宗明义:“武士道者,死之谓也。” 赴死、忠义两全,是武士道的终极追求。提起武士道,其实有如其他一切思想体系一样,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判断上的好与坏,威胁或者宽和。而《叶隐》也只是因为在二战时期被军方利用,才让武士道形成了我们所厌恶的形象。正如法家的法,我们会觉得没有儒家来的宽仁博爱,但社会能没有法么?   
  作者山本常朝极力推崇不考虑招式、战术,不考虑胜负,死就是目的的“无二无三一念死狂”精神。既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思考“死还是不死”,随时赴死,所以作为武士,死就不能死的难看,最好“使生活趋美,带着美去死”。这就牵涉到了武士的修行。读《叶隐》给我的感觉是,武士道是一种带有强迫症感觉的严谨,不是一味的张狂,而是绝大部分情况下的收敛。有如说:武士不食肉也要剃牙。每日早上起来都要沐浴,都要熏香,都要梳理头发,甚至喷香抹粉。因为武士这种“家臣”是要随时为主子赴死的,而且一旦去赴死,就要把自己调整到“死狂”的状态。所以我想《叶隐》之所以现在又被从“禁书”里翻出来出版,而后被大陆引进,自然还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能让我们了解到日本文化的不同面。  
  那么,从佐藤的Studio名字,到他的那些“整理”举动,我们就不难看出他其实把自己当作一名现代武士,为了在工作中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那么就要把武士的“修行”渗透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里去。   
  之后朱锷先生的一个举动也让我认识到“武士道”——更准确的说是武士的修行——对于佐藤精神世界的重大意义。他一开始写的推荐序名称为《时代的温度》,后来改了,文章缩减将近一半,名字直接改为《快刀武士》。我想,他所说的快刀,主要是指佐藤在商业形象推广方面带动销售的效率。   
  
  “整理术”的现学现卖
  
  既然又对佐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着修改封面,如果继续像繁体版一样把佐藤的英文名放到最大,而把本属于书名的后半部分英文放的很小,并且中文名也很小的放在书封上,那么无论怎么改,也不不会与繁体形成较大的差异。并且左下至右上的红线适合繁体竖排左开本这样的开本导向,而一旦改为简体的右开本,则导向是反的,文字右对齐后,红线难道也要改为从左上往右下?试了一下,感觉非常奇怪,于是我想,我得学着使用刚学的“超整理术”。   
  首先辨认的是哪个才是最重要的信息。繁体版虽然较日文版来的酷很多,但却把标题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放的太小了,佐藤的英文名放的大的缘故,我想,一来我们已经心照不宣的“英文做起来好看”,二来是借助名气。日文版虽然朴素,但信息传达很清晰。第二,就是关于这个红线的存在意义。网上很多人说这条红线是点睛之笔,不错,我在拿到繁体版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这条红线是如何出现的呢?仅仅是因为武士爽快的一刀?繁体版的宣传词为“一刀斩断……”这里可以看出其实繁体版封面这条红线,更多是为了顺应这句话。而我想,既然是“整理术”,那应该是属于武士修行的部分,那么,刀是没有出鞘的,而红线也就可以被“整理”掉了。虽然我知道关于这条红线,还会有很多人提出疑义,但我想,借用佐藤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舍弃是与不安的战斗”,至少抓住了“修行”这条线索,那么“不安”也就离我远去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