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和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23年(1949至1973年),我与她的婚姻于“文革”期间破裂。“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是疯狂的年代,在这十年间有多少人蒙受不白之冤?有多少人颠沛流离?这十年也是我一生中最不幸、最灾难深重的岁月,至今不堪回首。
——洪君彦
记录“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章含之讳莫如深的第一段婚姻
毛泽东亲自过问的一桩离婚案
章含之、洪君彦、洪晃,中国最著名家庭的悲欢离合
这场婚姻超出了私人话题,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巨大投影、社会的人情世态 阅读连载@凤凰网读书
作者简介
洪君彦,浙江慈溪人,经济学者,美国问题研究学者,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198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东亚研究所任访问学者。1986年转美国密西根大学任经济学系和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1988年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1993年退休,现定居于香港。
洪君彦《不堪回首》书评: 洪君彦与章含之23年,从相知到离婚
2004年2月23日,香港《明报》世纪版开始连载洪君彦的回忆文章《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但刊登了三天,就于2月25日停载了。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种猜测和看法,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随后的2月26日《明报》刊登的停稿启事上,洪君彦这样写道:“《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一文全部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前半生坎坷遭遇的真实写照。今应女儿洪晃的请求,续稿暂停”。洪晃的请求原因是,当时她母亲章含之病重住院,怕文章影响她的病情。
洪君彦和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经历了23年(1949年-1973年),他们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恩怨往事,不同的当事人有着不同的说法,作为当事人之一,洪君彦的回忆录《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昨晚花两个小时就翻完了,很短,也没什么猛料,后面附了一大堆书评和朋友的支持文章,呵呵。下面是我摘录的书中一些文字,看完就差不多了。
相识相恋
我第一次见章含之是在1949年的圣诞舞会上。在一家叫“石金”的西餐厅里,她当时只是14岁的小姑娘。后来我们过从甚密,几乎每周末都约会。她爱好文学,特别爱看翻译小说。记得她当时介绍我看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来蒙托夫和普希金的诗集等,我觉得她虽是中学生,但文学修养比我好。由于我俩都是上海人,生活习惯相同,又志趣相投,相处久了愈来愈情投意合,终于双双坠入情网。
结婚生女
1957年章含之大学毕业,我们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婚礼,婚礼由我的恩师陈岱孙先生主持,仪式简单而热闹。婚后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1960年随章老(章士钊)搬到史家胡同51号,章含之怀孕,我得知喜讯欣喜若狂。1961年妞妞(洪晃)出生。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
连累岳父
1966年,“文革”开始后,我的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8月,“新北大公社”的红卫兵押送我上一辆大卡车,沿途高喊“打到洪君彦”往史家胡同驶去。几天后回家,见到岳父心情既愧疚又沉重。想不到老人家第一句话就说:“君彦,我连累了你,我当教育总长时根本不知鲁迅为何人,是我连累了你。”我感动得泪流满面,说:“爸爸,您说反了,是我连累了你。”老人家安慰我说:“君彦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波折是很正常的事,要想得开看得远,将来实在挨不过去的话,我会向上面反映的。”
婚姻危机
1966年底,章含之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大串联,她的同伴主要是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的教员,其中有一位张某。我没资格串联,就写信给在上海的大姐,让她全心全意支持章。在上海,章和张某每天在一起,出双入对,上街时,拉着搂着很亲昵。大姐含泪对我的兄弟姐妹说:“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君彦知道。”
后来,妹妹还是把上海的一切告诉我了。使我恍然大悟,从此开始警觉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出章含之的手提包,赫然发现她的皮夹里夹着一帧张某的照片,此外,还有安全套。我和她自“文革”后根本没有夫妻生活了,这安全套说明什么问题?我当时愤怒到极点,简直要疯了。
牛棚牛人
1968年,我的处境愈来愈坏,被关进了“牛棚”。北大的“牛棚”中真是人才济济,我进来后惊讶地发现,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都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被关了进来,如傅鹰、季羡林、朱光潜、周一良、王力、朱德熙、丁石孙等等。“牛棚”里,不论你多有学问,对国家多有贡献,一律都是罪人。监管人员召集全体训话时,有时开口第一句就是“乌龟王八蛋们……”
难友情愫
就在我最痛苦、软弱时,出现了一个同情我、仰慕我的人。她是西语系的一位女教师,大概是同病相怜的缘故,我们彼此同情和理解对方的绝望与无奈。直到1969年我获准回宿舍,女教师不顾监视的目光,常到宿舍探望我,互相倾诉苦难。过去我对爱情非常执着,人生一声只能爱一人,但章的不忠彻底粉碎了我的恋爱观:妻子已经嫌弃我了,如今有人倾心于我,我为什么要拒绝?于是,我接受了这位女教师,犯下了婚外情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