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心里一定有个文革心结。他的16至26岁正值文革十年。父亲因为当过国民党军官被打为“反革命”,“资本主义走狗”。大好的青春他下乡三年,当搬运工七年。
他早期的电影如90年的《菊豆》,91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表面是批判封建礼教,实则在反思文革中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争斗。光是那种压抑,扭曲和诡异的气氛就让人不寒而栗。95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属此类,只是把故事搬到了旧上海的黑帮和歌女中,93年的《活着》 是他电影中第一次直接提及文革,也是他最好的电影,事业的顶峰。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又一次改编文革题材的小说。17年后,文革片其实还是一个雷区,一个不小心就会触雷身亡。《活着》直到现在仍未解禁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60岁的张艺谋显然无意讨论文革的痛苦,只想小小怀旧一下。一生中最好的十年,就算是在那样的非常时期,也总有美好的时刻吧。比如情窦初开偷偷摸摸的暧昧,比如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豪情,比如油菜花地里的田园生活和纯朴的村民,比如黑白照片上像周冬雨和窦骁那样纯真和开心的笑容…..
静秋的无知和老三的早逝是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在那个缺乏教育,太多禁忌的年代,年轻人个个都很傻很天真。无知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所以才干了那么多不可理喻的事。静秋在性问题上无知,难道那个怀孕的女孩魏红就不无知了吗?
还好,张艺谋远比他的父辈要幸运,78年恢复高考时,他进入电影学院,开始了新的人生。但是他最好的青春已经逝去了,就像无知的静秋看着那个没有得手的男主角离世。
在奥运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在糊信封的敲击声中,在常石磊悠远的苏联老歌中,张艺谋借用这个故事来祭奠他的青春。文革是他青春的一部分,青春是他人生的一部分,现在都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作为一个怀旧片,这个电影更适合张导自己玩味,或给他的同龄人看。 那些追星族们,就把它当作一个富家男追求穷家女催人泪下的韩国偶像片看看玩儿吧。(文/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