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在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上映的时候,男女主角Joseph Gordon-Levitt和Zodey Deschanel都来捧场,这一对佳人虽不是多么惊艳美貌的类型,却自有一种舒适可人贴心的温度,跟影片的整体感觉再相称不过。
影星Zodey Deschanel饰演的莎莫是位典型的美国小甜心,外表单纯可爱,内心则柔中带钢,甚至有点70年代嬉皮的酷劲,极有主见。剧中莎莫在贺卡公司认识了同事汤姆(Joseph Gordon-Levitt)。这个名字无比大众的男生热爱城市景观,一心想当个建筑师,只可惜生活总是天不遂人愿的时候更多。汤姆从小听英国流行歌曲长大(虽然片中没指明,我看大概与《挪威的森林》脱不开关系),痴迷电影《毕业生》,全心全意相信人生唯一真爱,对甜蜜、活泼、热情又神秘的莎莫一见钟情。
汤姆与莎莫之间的情愫曲曲折折,但电影并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倒更像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明信片,从不同的时间点寄到观众眼前,有时候是连贯的,有时虚实交织,有时则支离破碎。前一张汤姆还甘享爱的蜜糖春风得意呢,甚至上演一场即兴百老汇歌舞;后一张便跌落世界谷低万劫不复——生活的现实总比幻想残酷得多。但要说这全怪汤姆一厢情愿我觉得也很不公平,毕竟莎莫自己也发出了很多暧昧不明的信号,比如她拉着汤姆逛宜家家居,两个人在样品屋里玩先生太太的游戏;再比如她带汤姆去她的公寓,告诉他自己从未与人分享过的梦境。
除了对线性叙事的拆分,电影还采取了特殊的画面处理手法:开场介绍二人出身背景成长经历的褪色家庭小电影片段剪辑,城市背景的黑白铅笔绘图和前面一棵代表人物心情季节变化的绿叶小树,还有汤姆失恋后整个城市景观随着他的落寞背影褪色成黑白手绘风景。电影这些突出的美工设计给本来平淡无奇的爱情故事本身增加了不可多得的质感,与其说是汤姆在和莎莫谈恋爱,倒不如说是镜头在跟观众眉目传情呢。多变的天气、城市的噪音、季节的脚步、人物的落寞与舒展。每一个片段都蕴含了一种潜在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为下一次情绪的爆发积蓄力量。
影星Zodey Deschanel饰演的莎莫是位典型的美国小甜心,外表单纯可爱,内心则柔中带钢,甚至有点70年代嬉皮的酷劲,极有主见。剧中莎莫在贺卡公司认识了同事汤姆(Joseph Gordon-Levitt)。这个名字无比大众的男生热爱城市景观,一心想当个建筑师,只可惜生活总是天不遂人愿的时候更多。汤姆从小听英国流行歌曲长大(虽然片中没指明,我看大概与《挪威的森林》脱不开关系),痴迷电影《毕业生》,全心全意相信人生唯一真爱,对甜蜜、活泼、热情又神秘的莎莫一见钟情。
汤姆与莎莫之间的情愫曲曲折折,但电影并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倒更像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明信片,从不同的时间点寄到观众眼前,有时候是连贯的,有时虚实交织,有时则支离破碎。前一张汤姆还甘享爱的蜜糖春风得意呢,甚至上演一场即兴百老汇歌舞;后一张便跌落世界谷低万劫不复——生活的现实总比幻想残酷得多。但要说这全怪汤姆一厢情愿我觉得也很不公平,毕竟莎莫自己也发出了很多暧昧不明的信号,比如她拉着汤姆逛宜家家居,两个人在样品屋里玩先生太太的游戏;再比如她带汤姆去她的公寓,告诉他自己从未与人分享过的梦境。
除了对线性叙事的拆分,电影还采取了特殊的画面处理手法:开场介绍二人出身背景成长经历的褪色家庭小电影片段剪辑,城市背景的黑白铅笔绘图和前面一棵代表人物心情季节变化的绿叶小树,还有汤姆失恋后整个城市景观随着他的落寞背影褪色成黑白手绘风景。电影这些突出的美工设计给本来平淡无奇的爱情故事本身增加了不可多得的质感,与其说是汤姆在和莎莫谈恋爱,倒不如说是镜头在跟观众眉目传情呢。多变的天气、城市的噪音、季节的脚步、人物的落寞与舒展。每一个片段都蕴含了一种潜在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为下一次情绪的爆发积蓄力量。
我尤其喜欢这故事的散落时间线,跟爱情的非逻辑性简直完全吻合。就好比莎莫跟汤姆这两个对爱情态度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来自大湖大城的密歇根,一个来自花园州郊区县的新泽西;一个从向左,一个向右;一个抗拒天长地久,一个认定了便不悔改。有谁正确有谁错误?是不是还原成一道直线便能分清究竟是谁辜负了谁?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谜题,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逻辑才终能解释清楚一目了然?
终归,感情总要兜兜转转,来来回回。在彼此都不断改变自己适应对方的努力中,却都忘了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两个变量有时终会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渐行渐远。但是,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光阴流转,季节更迭,爱情会发芽,会成长,也会枯萎消亡。而人的心田却比爱情广袤得多,那里还种植着知识、理想和友情,那里该有海洋和山脉,湖泊与草原,该有求索的风、飘逸的云和朴素的雨。沉寂过后,悲伤过后,希望总会再次破土而出,从无到有,从夏到秋。因为人生总会翻到下一页,因为爱情总有下一季。(文/艾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