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乐评、书评、剧情,请搜索:
现在的位置:影萍网 > 电影 > 评影台 > 美国电影影评 >

纪录片《战争迷雾》影评:穿越战争的迷雾(2)

时间:2009-12-29 |来源:影萍网|130q.com 收集整理|点击:


回到麦克纳马拉的采访本身,他在提出行善先行恶的的问题时强调的其实是对“恶”的最小化:

“为了行善,我们必须先行多少恶?我们有特定的理想,特定的责任,意识到有时你必须行恶,但(尽可能)最小化恶的程度。”

把麦克纳马拉的“恶之最小化”与其他的经验教训结合起来,尤其是第5条,“成比例打击应为战争中的一条指导原则”,这全部11条便凝结一体,共同服务于他后来致力推行的“正义战争”理论,包括对大国核弹头削减和美国参与国际战犯法庭的呼吁。

尽管如此,麦克纳马拉提出“为了行善,有时必须先行恶”并非偶然,他以此来在一定程度上为二战美军的行为和后来的越战开脱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基本代表了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指导原则。在David Halberstam探讨越战起因的《出类拔萃》(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一书中,肯尼迪内阁的副国务卿,来自康涅狄格州的民主党外交官切斯特·鲍尔斯(Chester Bowles)曾在私人日记中担忧肯尼迪精英一派的实用主义至上原则:“新政府缺乏一种有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坚定信念。”他认为这种一切依赖逻辑分析加减乘除的实用主义尽管在形势宽松时间充裕的正常时期大体总能确保正确答案的推出,但一旦进入国际纠纷边防突发事件的非常时期,不以基本道德观念为基准,逻辑思维战胜一切的实用主义则往往会使一个政府缺乏远见,做出牺牲长远利益错误行动,如1961年的古巴猪猡湾事件。(1961年,肯尼迪错误的估计了古巴民众对卡斯特罗共产主义政府的支持,在CIA的支持下运送了1500名古巴流亡士兵入侵古巴猪猡湾,三天后入侵便被镇压。这不仅是肯尼迪新政府的重大军事失误,更是重大的政治失误。古巴革命政府和卡斯特罗的统治因此得到了巩固。)

在肯尼迪进行党内提名的初选时,纪录片《初选》(Primary)曾记录了他在康涅狄格州与民主党另一位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争夺提名的实况,其中他在麦迪逊城关于必须挫败越共力量获取冷战上风力量的演说,基本就是对越南的宣战。《战争迷雾》中也多次使用多米诺骨牌在东南亚地图上被推倒的片段来演示肯尼迪政府在60年代初期所坚信的必须通过武力挫败越南共产党力量,从而牵制整个东亚的必要性。《出类拔萃》一书更提到了美国对老挝和越南两种政策的对比。肯尼迪本人虽然不同意对中国的排斥封锁政策,但为了在老政府面前显示出其对红色政权的强硬形象,以及即将到来的下届总统选举,他的公开场合演说仍延续了麦卡锡主义思潮,并继续论证越战的必要性。当然,按照麦克纳马拉的说法,肯尼迪的一个过人之处是他会“重新审视逻辑推理”,所以才在形势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做出退兵的考虑。当然肯尼迪会宣布退兵的观点并不为美国左派公共知识分子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所认同,但随着肯尼迪遇刺,这也只能成为永久的未解之谜了。

但无论如何,“为了行善,有时必须先行恶”都是实用主义思想的一个代表。肯尼迪政府为了确保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共产主义思潮蔓延战略上和军事上的领先地位,便可以置越南的独立诉求而不顾;若不是长达十多年的越战造成了美国5万8千名士兵伤亡,在国内掀起了反战风潮,越南三百万人的冤魂恐怕才不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考虑其行动的道德砝码。在《战争迷雾》中麦克纳拉马谈到他协助柯蒂斯·李梅将军(Curtis LeMay)对东京进行火弹轰炸,一晚便炸死烧死十万平民,他问是否美国不应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对平民的攻击。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为若美军不打击日本的战斗意志,不彻底摧毁后方援线,美国就必须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对付为日本天皇誓死而战的日本军人,那到时候必须牺牲的便是美国军人。所以,所谓的“行善先行恶”之真相并无善恶,最终都是你死我忘的选择,是利益落脚点的分别,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丑陋现实。

在James G. Blight和Janet M. Langd的《战争迷雾: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一生的经验教训》一书的最后一章“威尔逊的鬼魂”提供了一组令人胆颤心惊的数字:在19世纪的战争中,平民死亡率是10%;二战中是50%;而二十世纪,也就是“麦克纳马拉的世纪”,平民死亡率达到了75%!然而每一场战争,不管是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大楼,还是小布什政府的海湾战争,所有的发言人都打着为人民、自由、正义而战的旗号,滔滔不绝义正言辞。麦克纳马拉说所谓“战争迷雾”是指现代战争越来越复杂,变量越来越多,不犯错误简直不可能;但我认为这些战争具象迷雾的背后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迷雾,一层掩盖战争背后利益争夺真相,令统治者和当权派们一直讳莫如深的迷雾,那就是摒弃道德观的实用主义,那就是“为了行善,有时必须先行恶”鹰派思潮,那就是用“人民”和“正义”来充当势力扩张挡箭牌的精英主义,那就是用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来为民众洗脑的极权思想。意识不到这点,战争迷雾终将挥之不去,“威尔逊的鬼魂”死不瞑目。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于2009年7月6日去世,享年93岁。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天,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不久的奥巴马总统,美国新希望的代表,在履行竞选诺言承诺从伊拉克撤兵后,宣布美国将向阿富汗增兵3万到3万5千人,但同时设定了三年的撤兵期限。在NPR对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就增兵一事的采访上,两位议员都不同程度的对三年撤兵表现出了忧虑,她们都认为美国必须在阿富汗取得胜利,因为这事关美国的“民主自由和国家安全”。(文/艾小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