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第二个拉比所讲述的犹太牙医在Goy(非犹太人)患者牙齿里发现希伯莱文字的事件便不难理解了,套用天主教神学家司各特的观点:Hashem的意旨凡人是无法揣测的,Hashem万能,Hashem的造物完全出自Hashem的绝对意志。所以,没有答案,作为Hashem的信徒,你只能满心欢喜的尊奉他。由此说来,亚瑟的控诉也被化解了,Hashem给你什么不给你什么,皆由全知、全能、全善的Hashem神断,蝼蚁凡人岂有自知?
通俗的说,作为信徒,你这个渺小、卑微的人格在Hashem永恒而充满无限荣光的神格下只是偶在、随机的,神恩不可感,神威不可测。于是,科恩兄弟在片头引用犹太教著名拉比Rashi的话:“Receive With Simplicit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便不难理解了——Hashem要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休想质问Hashem。对Hashem的造物来说,Hashem隐匿了。由此来说,第二位拉比的态度其实是完全符合非审美的神义论理念的——不解释才是真正的敬神,才是尊奉Hashem,戈普尼克一个劲的想听解释,其实是把他的数学脾气引入了宗教信仰中。
当然,这些神义论思想都是基督教背景下的,上帝与造物间的联系是偶在、隐匿的,于是基督教神学的重心从三位一体的上帝向第二位的耶稣基督转移,世称“十字架神学”。也正因为此,耶稣在十字架事件中的临终呼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15:34)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审美的神义论的思辨体系中,上帝冷漠的高高在上;而在非审美的神义论思辨体系中,神的全能使造物成为偶在,神也通过十字架事件血淋淋的再次惊醒世人:人保有自由的秘密在于承纳和担负其造物的偶在性——也就是说,信徒也不过是上帝荣耀下一只偶在的“薛定谔的猫”,而承纳和担负这一偶在性就在于你得“做一只淡定的”。
十字架神学亦成功的应对了来自“抗议的无神论”的危机,事实上,亚瑟的游泳池哭诉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抗议的无神论”的表述,其实“抗议的无神论”和审美的神义论(暨“哲学有神论”)遵循的正是同一理路:试图把造物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反窥上帝的身影——这当然遭到了非审美的神义论的迎头痛击。
放在犹太教背景中,戈普尼克的遭遇还可以被类比为现世的约伯,为避免麻烦,旧约里的记载我就不予置评。有论者将《旧约》中记载的约伯性格变化的过程归纳为“厌”、“疑”、“怨”、“斥”和“抗辩”五个阶段③,但戈普尼克最多到了“怨”和“斥”的阶段,从未发出过约伯式的抗辩。片中的抗辩乃是由亚瑟发出,直接看亚瑟抗辩的内容,与约伯一样都有置疑上帝不公之意,不过亚瑟并未经历从曾经拥有到莫名失去的过程,再加之他醉心于宇宙随机率的计算中,其心态和境遇自然与约伯不可相提并论。而且检视片中的抗辩应当将戈普尼克和亚瑟的境遇联系起来看才有意义(亦暨戈普尼克的抗辩藉亚瑟之口说了出来),所以此一抗辩更多的类似于经典的神义论抗辩表达,而非简单的约伯式抗辩(当然从哲学基础上看,约伯式抗辩也可以看作是神义论抗辩的一种具体表达方式)。
基督教解决非审美的神义论所带来的神学困境的方法是向十字架神学倾斜,那犹太教神学是怎么解决约伯问题的?这很有趣。要从宗教背景仔细的解读《严肃的男人》,必须涉及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比较研究,这超出我的知识水平。不过十字架事件显然是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水岭,不承认福音书的犹太教徒如何能接受一位与自己仅仅有着偶在、隐匿联系的Hashem?不承认启示录的犹太教徒是否具有又如何接受Eschatology(末世论)的思想?
科恩哥俩在片尾给了戈普尼克与约伯截然不同的结局,耶和华后来又赐福给约伯N多的大型家畜和儿女(《约伯记》42),但戈普尼克刚刚改动了朴同学的成绩,就接到了体检医生的电话,他的X光片福祸未卜(Hashem惩罚了他?),然后窗外黑云压城,龙卷风降至。丹尼和同学们看着远方正在升腾的风暴,一种Eschatology的感觉油然而生,莫非这是科恩哥俩对于最终审判的隐喻?这可是违背犹太教义的吧?
总之,整部《严肃的男人》的戏剧矛盾以“薛定谔的猫”为核心喻体,继而发展为针对犹太教的信仰危机。按照片中的剧情走向下去,似乎尊奉福音书是唯一的出路,不过这却是对犹太信仰的背叛——所以,我很想知道美国的主流犹太社群对于此片的态度。
5.科恩流
从《血迷宫》到《严肃的男人》,科恩哥俩的风格已经炉火纯青。如果是,《金钱帝国》和《老妇杀手》这样的作品还有些向商业妥协的话,那《严肃的男人》这样的作品,则完全是属于科恩哥俩个人的。
科恩哥俩在此片中也没有启用大牌明星,演员大都是电视剧演员出身,其中扮演第一位代理拉比的西蒙·赫尔伯格最令中国观众印象深刻,因为这哥们在《生活大爆炸》的表演中令人过目不忘——值得注意的是,赫尔伯格在TBBT中扮演的亦是一位犹太工程师(他总是强调自己在MIT拿了学位)。
影片的影像风格很平实,家长里短的场景伴以家长里短的光影设计和镜头切换,粗看与家庭题材电视剧无异,但是科恩哥俩剪辑上非常巧妙,幽默且多喻——例如戈普尼克追尾那段戏,与埃伯曼驾车平行剪辑,老戈撞车前切了一个埃伯曼转弯的镜头,然后“砰”的一声虽然来自老戈追尾的声画对位,但显然亦埋下了埃伯曼出车祸的伏笔。而别的镜头用的都十分平实,没有炫技,最多用下主观镜头。梦境、吸大麻后的眩晕也都是常用的影像语言。
科恩哥俩的个人风格在《严肃的男人》中已经炉火纯青,借用围棋的说法,可以把《严肃的男人》看作是“科恩流”的代表作。
必须指出的是,《严肃的男人》的主题其实是科恩哥俩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特别是弟弟伊桑·科恩,他在普林斯顿曾拿过一个哲学学位,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则是Two Views of Wittgenstein's Later Philosophy(《关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两种观点》)。老维何许人?20世纪首屈一指的大哲,值得注意的是,老维在一生中最后的时光都在思考关于确定性的问题,他最后的思考亦结集成《论确实性》一书出版④,这种对确定性的怀疑当然成为维氏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线索,伊桑·科恩念大学时就纠结在其间,这回总算跟哥哥一起藉电影为工具来了个思考的总爆发——犹太教的背景则完全来自哥俩的出身。
再补充一句,维特根斯坦也是个犹太人,却笃信天主教(虽然他的信仰方式迥异于普通教徒)。
照这样看来,事情愈发清楚了——戈普尼克迟早得改宗。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严肃的人。
①本段主要参考: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②本段主要参考:林国基《神义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上海三联&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
③参阅:周平《约伯性格对罪与罚理念转换的意义》,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④此书亦有中译本:维特根斯坦《论确实性》,张金言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
文/图宾根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