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乐评、书评、剧情,请搜索:
现在的位置:影萍网 > 电影 > 评影台 > 台湾电影影评 >

电影《不能没有你》影评:黑白影像 灰色地带

时间:2009-12-29 |来源:影萍网|130q.com 收集整理|点击:


台湾导演戴立忍说他选择黑白影像作为《不能没有你》的视觉风格是为了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情节本身,但我的体验却是灰:鸽灰色的天空,银灰的云朵,黑灰的海水,泛着荧光灰的街道,还有灰色的人,衣服上灰色的油垢,脸上灰色的笑容,很多无可奈何的灰色表情。
  
《不能没有你》的剧本故事取材于台北一个怀抱女儿上天桥准备自杀的父亲的社会短新闻。电影给了这位父亲前因后果,给了他一个情与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单亲父亲李武雄(陈文斌饰)因女儿妹伢(赵祐萱饰)到了适学年龄要办户口入学,才发现自己在法律上竟不算妹伢的法定监护人。这位靠无照潜水清洗船垢为生的底层工人无钱无势,在朋友的建议下带着女儿一路北上,到台北寻找立法委员的小学同学帮忙。接待人员和蔼可亲,所有人员照章办事,能帮忙处尽量帮忙,然而来来回回的结果,还是移交社会福利局的下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武雄怀抱女儿上了立交天桥,宁愿死,也不要和女儿分离。
  
看到这儿,我心里堵得难受。谁的错?户籍单位还是福利局?或者是台北总统府前面的便衣,烂掉水果上面的灰斑?在法律与人情冲突的时刻,我们该站到哪一边?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在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奖的时候说“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这墙与蛋正是政治体制与个体灵魂,正是法律对比人情。但《不能没有你》并非简单的站位选择,至少这不是它的全部意图。它并没有直白的抨击体制,甚至还不遗余力的刻画大部分行政人员的礼貌态度,立法委员的诚挚乡情,社会局服务者的温暖关怀。卫西谛在影评《不合法的人生》里说“一切都讲‘程序’之后,那些生活在边缘的人们的命运就变得荒谬起来,好像他们的生活就不合法了。”但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又不能没有程序,没有规矩,合法与非法之间总有一条线要被明确,总有一个标准要被遵守。关注是重要的,理解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更困难的则是在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怎么面对。
  
美国影片《我是山姆》也讲述了一个弱智的父亲被迫与女儿分离的故事。站在弱智父亲一边的有当地最好的律师,她免费为山姆打抚养权官司,之后又从女儿福利的角度说服父亲山姆什么才是对女儿最佳的选择,怎么在法理内寻求最大程度的探视权。没有这位律师,没有这种程序外的第三方帮助介入,山姆的例子恐怕还不如李武雄。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问题上,在情与法之间被迫做出选择并不是一条可行通路,政府之外的人权团体组织作为桥梁为他们说话,替他们依法争取权益才是根本。
  
《不能没有你》中戴立忍对情绪度的把握有点像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无人知晓》中的收敛自持,全通过景观光感和配乐的情绪节奏来调度,就像从人心中溢出来一样,自然纯真。比如李武雄带着妹伢骑机车从台北回家一幕,同一旋律的配乐换了口哨作主乐器,搭配着旭暖的阳光,妹伢站在父亲肩头摘人家的芒果,在小教室黑板上用粉笔画海洋的波涛。这些轻快的片段和后面无配乐的生死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又比如电影的结尾,李武雄站在船头,缓缓驶向岸边。镜头藏在女儿身后,看小小的人越变越大,越走越近,直到停下来,停下来,化作一个长长的凝视。这个画面让我想起来《步履不停》结尾那个从良多一家背影移向天空的镜头,一暗一明,时间停滞。我多么希望最后的这些灰色能一点点变作彩色啊,还原蓝天、白云、碧海,还原人的肤色,父亲的眼睛,还有女儿的一颗心。(文/艾小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