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所谓选角、删戏、翻盘之作等炒作之后,我终于可以坐在电影院静静地欣赏梅先生的传奇故事。那一页发黄的时光、骤急骤缓的鼓点、一扬声百转千迴的唱腔,就仿佛戏院里浮在座位上空那绵长优柔的烟雾,在历史和国人心里缠绕成结,成为一份悠远的珍藏。开场的旧梨园,味道醇厚地让我沉醉其中,畹华的真,如那一袭暗夜里的白袍,散发出华光,夺人心志。
然而,总观全剧, 陈凯歌导演不出意外地心有余而力不足,剧中牵绊众伶人一世的“纸枷锁”便犹如重生的梦魇,紧紧地加诸于陈导的手脚甚至心灵,所以我看到美貌绝伦的女伶与只剩性命相搏的爷爷辈打的一出荒唐对擂,爷爷连戏码的潜台词都那么决绝浅显---廉颇老矣!是啊,廉颇老矣,何堪与台上正闪烁着无匹的青春,有着绝世的容颜,才华横溢的优伶相比?所谓术业有专攻,旦角与生角又如何才分高下?
梅先生的红颜知已,孟小冬在剧中巧笑倩兮,个性鲜明,只是这一心志高绝的女子又将如何看待被后世歪曲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戏说乎?正传乎?
再然后,我就看到了失去魂魄的畹华在银屏上飘荡,无论是情爱也罢,名扬海外也罢,蓄须明志也罢,一带而过的轻描淡写,将梅兰芳转换为讷言内敛的梅畹华,陈导十分成功地为梅兰芳加上了凡人的注释,只是,我想知道的是,失去了京剧的梅兰芳是否还可以称之为梅兰芳?作为梅兰芳后世的我们,为何需要一个没有艺术没有舞台的凡人?那一份舞台上的高贵就这样地远离了我?
为什么现实中,与另一程派名旦的打擂,最终演变成影片中的如此荒诞?孟小冬的拥趸何以偷梁换柱成女装的梅党?梅兰芳除却了蓄须明志,便不再有舞台上的芳华?莫非奔着奖项去了,便可只顾外象而蒙昧心智?还是剧中的“纸枷锁”之不灭魔障作怪,谁也不能冲破这纸糊的方框?恐怕只有陈导心知了。
一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也许才正应了陈导那浩大宣传攻势后的一点心虚罢......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