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把两部以前没怎么看的战争片仔细得看了一下,一部是《细细的红线》,还有一部就是《野战排》了。总体的感觉就是——两部电影都不是很好看,但两部电影都是反战电影的佳作。
《细细的红线》这部战争电影过于沉闷,从开头的那一刻开始就进入了一种非常压抑的气氛之中,片头过于冗长,看得几乎昏昏欲睡,好不容易等来了几个战争场面,也都是乏味无比。炸弹炸了一大片,根本就不知道炸到的是什么东西,机扫了一片,也不知道根本是在扫射什么东西。看了1个多小时,不得不把影碟从机器中取出。实在是看得让热无法忍受。片中的每一个镜头几乎都附带着旁白,告诉我们战争有多么残酷,表达着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是十分愚蠢的。就好像在写一篇作文的时候,如果你反复的重申你要表达的东西,读者就会觉得十分反感。我的老师曾经教导我“永远都要把读者当成聪明人,他们会知道他们再看的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导演也应该把观众当成一个聪明人,你只管直接地讲述你的故事就可以了,战争的残酷我们观众会从画面当中领悟到的,人性的挣扎也会从你对人物的刻画上感受到。繁多的角色旁白使人看得异常郁闷,更让人火大的是这些旁白大多都是重复的。
至于《野战排》,很早就听说了这部电影是非常出色的越战电影,奥利弗·斯通的大作也看了不少。但是《野战排》实在是也没带给我多少佳片的感受。剧情的确是出色的,思想性也非常震撼,但是看过之后总是感觉平平。
对于这两部战争片,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视觉效果不佳。
战争是一个砸钱的东西,战争电影自然也应该是一个砸钱的东西。
想想那些战争片佳作:〈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风语者〉。无一不是在视觉效果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使观众看得流连忘返。同时也真实得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没有过多的旁白做说明,节奏感强烈,3个小时眨眼过去。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战争片中的商业片,而〈野战排〉与〈细细的红线〉则不是。所以这些规则不适用在这两部电影上。那么我们就举〈辛德勒的名单〉,整部影片也没有过多的视觉特效,但是发人深思的效果却比其他战争片都来得强,这是为什么呢?
节奏感很重要,一部电影必须要有节奏,有快有慢。〈细细的红线〉节奏拖沓是一个致命的硬伤。
总之我个人认为,战争电影就是应该有出色的视觉效果,有了视觉效果以后再谈所谓的思想性,毕竟大道理众所皆知,无须反复高谈阔论!```
顺便说一下本来淘碟的一次经历,我碰到过一个陌生人,问老板有没有〈黑鹰计划〉,老板说这片子太好卖了,早就卖光了。〈黑鹰计划〉无疑是视觉效果时代战争片的一部代表作。观众对战争片视觉效果的追求可见一斑。
作者:基督山伯爵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