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到“见龙卸甲”这四个字时,感到难明其意,甚至觉得好笑。但在影片上映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一开始我就错了。《见龙卸甲》不只名字够搞,整部片子都很搞!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在日前古装大片《见龙卸甲》举行的媒体看片会上,众多记者抱着看大片的心态来观摩这部作品。不料,宏大的战争场面、传统的三国故事和刘德华饰演的赵云,这些一直被看做卖点的东西还是略显老套,唯有片中人物造型、剧情构架及台词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么说,绝不是恶意的嘲讽,而是发自内心的褒扬。《无极》在多年之后,终于算是棋逢对手。
这是一部大片,但不是古装大片,而是一部喜剧大片!
事实上,任谁都不会猜到,《见龙卸甲》揭开庐山真面目后,竟是一块变形的“疯狂石头”!
之前,笔者听闻《见龙卸甲》投资1亿,剧组在各方面都是精益求精,片中赵云的一杆银就价值一辆凯迪拉克豪车,张飞的长矛、关羽的大刀价格同样不菲,精美异常。不过,由于古装片题材扎堆所产生的审美疲劳,大家对于大规模的冷兵器打斗场面已经不太感冒。
“装甲”再精美,终不能撑起一部好电影。
相对于在兵器、场面上做的表面文章,了解三国故事的朋友可能对《见龙卸甲》的故事、台词和角色选择更感兴趣。
某媒体在评述这部影片的剧情和角色设计时曾这样说:曹操带着5岁的孙女上战场,三国时期就已将火药广泛用于战争等,这些违反常识的错漏实在离谱;60岁的狄龙扮演关二爷征战沙场,江湖郎中一样的诸葛亮只能令人发笑。
此外,片中勇于创新的幽默感台词更加比比皆是,该媒体总结道:赵云准备去救阿斗的时候,他同乡大哥小声嘀咕:“你一定能够把那没用的阿斗救回来。”——当时阿斗不到一岁,已经被定位“没用”,实在可怜;诸葛亮对士兵说:“城外有一万曹军,他们不敢攻城,因为怕一个人:诸葛亮!”——这位诸葛亮真会自夸;诸葛亮对这年老的赵云说:“我们都老了,都只是为了回忆而活着。”——让人误以为琼瑶阿姨来了;蜀国邓芝对战魏国韩德,两人打得血肉模糊死不言输的时候,突然大叫:“大魏国万岁!”“大蜀国万岁!”——观者已是不得不笑。
这样的表现手法着实令我辈三国迷们汗颜,原来李大导演真是研究三国的高手!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无与伦比的智慧结晶!
有关《见龙卸甲》在剧情设计上的独出心裁,确实非天才所不能。这里不妨再来详细参悟下媒体对影片的一系列描述。
曹操带几岁大的孙女曹婴一起征战沙场,还不忘教育她说:“好好看看,这些人都是你的棋子。”——曹操治军严谨,怎么可能如此儿戏地将女童带上战场;张飞、关羽、赵云在大殿当着刘备的面动起手来,这段动作戏堪称该片最经典的一场功夫特写——这三人一向亲如兄弟,而且对刘备尊崇备至,怎么可能在大殿动粗,这完全是给刘德华一个耍帅的机会;诸葛亮如同江湖郎中般亮相,一边吃饭,一边给将士们布置战术——广大观众心目中的诸葛亮何等潇洒,何等高深,就算没有羽扇也不可能沦落成江湖郎中;战场上,魏军将一个布袋套在马上,朝这个布袋发射火箭,马瞬间成了炸弹——许多史籍表明,最早的火药是在公元九世纪后半期唐末宋初问世的,三国时期就有炸弹实在是太敢编。
《见龙卸甲》在上映前就颇为引人关注,但随着影片在各大院线推出,诸多质疑肯定会此起彼伏。不久前,导演李仁港对此解释说,对影片的看法不同,无非是众口难调的问题。
李导引用了一个最特别也最无耻的说法为影片的拙劣开脱——“众口难调”,多无奈多真诚的一句表白啊!但试问,哪部电影不是众口难调?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困凤鸣山一节的《见龙卸甲》,如此搞法,未免太荒唐太可笑了,岂止是众口难调的问题。如此无耻地将影片的失败转嫁到观众审美缺陷上来,不能不令人为之气愤!
然而,如果真如导演的另一种托辞所言,这样的剧情改编是为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作的艺术加工,那么笔者认为,这样的艺术加工真不如不要得好。
《见龙卸甲》:就是这么“搞”作者:枭冬(转载)
相关连接
下一篇:《长江七号》——希望能看到单纯的星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