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讯 1月15日17点,记者来到宁浩的一处工作室。这里并不疯狂,甚至没什么电影的气氛,简洁单调,仿佛主人随时会再次启程——就像宁浩说新作《无人区》3月份就会开机一样。
上次见到宁浩,还要追溯到《疯狂的石头》刚成片之后,那时的宁浩还有些涩,压制着自己那颗骄傲而不安的心。岁月没有给现在的他带来太多变化,粗糙地讲,就是有一些成熟吧。还有他瘦了,但他在电影上的胃口却越来越大。宁浩当年那份隐隐的自信,现在终于有所抬头。他说《赛车》的票房一定会超过《石头》。他说我们的工业会越来越好。
宁浩依然有趣,他的表达风格就像《疯狂的赛车》,多料而紧凑,有自己的逻辑,并且很猛,可惜有一些限制级的段落,被记者删减了。他说现在的《赛车》已经与当初他构思的那个故事相差很远了,“我经常种个倭瓜,然后长个柳树”,交谈中宁浩有许多黑色幽默的言辞,我们决定不在每一处都加上“(笑)”了,你自己想笑就笑吧。
此次如同《赛车》般多线交叉的采访,从探寻“宁浩是怎样一个影迷”开始……
“我不太了解女人怎么写啊?”
对于记者询问的“最近看了什么电影?”,宁浩说了古今两部经典爱情片:《罗马假日》和《情书》,他说:“我发现时间过了很久,看起来还是觉得好看,好东西就是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新的(电影)没怎么看。(还看了)库斯图里卡(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最新的《给我承诺》。它不仅疯狂,它在癫狂的基础上非常有内容,用非常癫狂的手段,讲述特别沉重的主题,那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电影。”
不过在拍电影期间,宁浩看其它电影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为精力实在有限”。但一旦电影拍完,宁浩还是离不开看电影的,“拍完《赛车》我在厦门住了几天,一个小渔村里,特小的客栈,全是文艺青年,在那唱歌。我就找个投影机看电影,《我脑中的橡皮擦》、《巴黎圣母院》什么的”。
宁浩强调说自己看的片子特别少,而通常他看片子的习惯也跟许多影迷一样。“听说前不久的金球奖挺不错的,但那些片子我还没空看。我其实是一个看电影特别少的人,很多人觉得我看电影很多,其实我看电影特少,很有限,因为我记不住导演名字,记不住演员名字,记英文名的能力也不好。我看片子基本就靠机缘,比如一看包装好看,那我就看。如果看了觉得好,那我就再看两三遍。如果不好,可能看不完就换碟了”。
宁浩最近看的片子,多数都是爱情片,这让人想起雄性感十足的“疯狂系列”里始终没有女主角这一现象,宁浩是不是准备拍个真正的女主角了?他答道:“我也不是不强调女主角,是不会写。说实话我就是不太会写女主角的戏,我不太了解女人怎么写啊?(《赛车》)中间写过一个,觉得挺拧巴的,然后就给剪了,我写的那是什么玩意儿啊,不好。”不过他说《无人区》里将会有一个女主角,“无人区里有一个女主角。我也在学习,慢慢地一个一个来。对我来说要在人物上有更多的训练、学习,因为过去电影都集中在事件上,人物偏弱”。
我喜欢个性清楚的类型片
为什么要拍一个比《石头》更复杂的“同质片”呢?宁浩的解释很严肃。“最大的动力就是做一个类型片,《石头》是一种类型,还需要再做一个。因为一个不是类型,它只是一部电影,俩儿就是一类电影了。做类型片对中国电影特别有帮助。类型片可以复制,这对工业才有帮助,别人来也可以做,里面有些必然的元素,拿出来就能用,所以我这么干,就有点价值”。
宁浩又说:“中国之前没有(类型片),但是国外有,虽然没法说它就是动作片、爱情片、恐怖片,但它是个类型,新的类型,看过你会觉得特征很明确,我喜欢这种个性清楚的类型片。下一个要做的是西部片(《无人区》),我觉得西部片属于个性更清楚的一种,只需一个镜头,你就知道它是西部片。”
不过宁浩既不想走传统的西部片路线,也不想走日本的《寿喜烧西部片》或者韩国的《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的风格,“日韩那俩儿我不是很喜欢,它们更多还是站在解构的角度上。其实,美国西部片传统的东西已经死了,20年前就消失了。美国西部片是以变体形式重新出现的,比如《不可饶恕》,虽然还是伊斯特伍德这老牛仔,但电影已经不仅仅是讲一个西部牛仔的故事了,它在套用牛仔的形式,讲与生活与人性有关的东西,它的观点转变了,后面相继出来的一些好的,也都是观点转变了”。
那么《无人区》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是否仍然继续疯狂的元素?宁浩坚定地说:“没有,绝对没有,肯定不疯狂,不能再疯了,累死我了。西部片的变体出现是可以选择的方向。《无人区》算是西部公路片吧,关于自我认知,是一个人穿越西部的过程,是逃亡的故事。它是单线式的,虽然也有多线的感觉,但主线很清晰。”
《赛车》中难度最大的戏是“恐怖片”
当被问及《赛车》中哪段戏最难拍时,宁浩给出的回答是“难度最大的我给剪掉了,当时拍了一段恐怖片”,为什么要拍恐怖片呢?“当时想尝试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拍恐怖片。拍了三天三夜,剪出来还真挺恐怖。那是一段很长的悬疑的梦境,9分钟”,至于为什么最终剪掉了,“因为发现它跟整个片子没关系。现在连一分钟都不到,就黄渤中的那部分。挺心疼的,但还是剪掉了”。
宁浩说《赛车》没有加入《石头》当年未实现的心愿,并且尽管是同一类型,但操作起来才发现没有捷径可走。“每部作品都从头来,几乎没什么可借鉴的东西,遇到的问题都是崭新的,都得重新思考。我也曾经想类型片是有些东西可以借鉴的,但不知怎么的,在操作中可没觉得哪里方便。”
《赛车》中那些“宁浩的第一次”,也都是不大不小的挑战,宁浩觉得都挺满意的。“除了第一次拍胶片之外,也是第一次拍大场面的戏。第一次跟港台地区的人合作,跟台湾地区的班底合作,他们属于完全工业化的那种,特别专业,迅速很快。还有就是第一次做特效。特效在国内的基础相对薄弱,沟通成本比较多,但效果还不错,我们也发展了嘛。我们在进步,虽然还没到菏里活那个程度,但有望比上泰国”。
宁浩最满意的部分是在哪里呢?他给出的答案是“音乐最舒服”,同时也道出了一点遗憾,“节奏感我不是太满意。特点即弱点,个性即缺陷。因为是多线,三个发动机,观众的视点会不断来回跳,这样导致线性节奏感偏弱。但三个故事也有好处,面很大,规模大,又自由,所以说你选择这种就可能失去另一种,互相影响和制约”。
《赛车》票房肯定超过《石头》
宁浩看一张碟,如果不好看就中途不看了,那么他有没有担心过观众看《赛车》时也有这种情况呢?宁浩很肯定地说:“没有。拍电影就是你尽力做,要是人家中途不爱看,那就是你干得不好呗,其实这种事儿我就从来不想。你干好了人家就看,干不好人家就走,那你也没招儿,就自己反醒呗,也只能这样呗,你担心有啥用?你用一部电影占用观众的1小时45分钟,你每占用1分钟,都要给他1分钟的东西,要不你就是在浪费人家时间,就是特别无耻。就像我特别讨厌有人打个电话但不知道说什么。人生第一成本就是时间。”
谈到期待中的《赛车》的票房和口碑,宁浩说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下一部片子,“不想多想这部片子了。我觉得票房上应该可以超过《石头》,因为市场的盘子变大了,拷贝数也多了,但是不是说超过《石头》就比它好,这还不一定。或者说好与不好这事儿也没法限定。我觉得我们尽力做这个事了,观众进电影院看完开心了,我就满意了”。后来他还补充道:“观众只埋喜剧的单吗?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是好看。好莱坞的良性市场,最主流最大卖的产品也不是喜剧片。”
《赛车》的投资比《石头》多了,那么《赛车》中还有哪些受资金限制的部分吗?宁浩说:“不是哪些部分,是整体。主要是你心贪了,一到现场就总不知足,总想拍得更好。其实,如果你要一个150万的货,那么300万就绰绰有余,但你想要500万的货,那300万就不够了。如果你只有2千万,然后你要5千万的,那它肯定不够,要是你就要300万的,能拍好几个。我都是看着这个钱数,去设计它最好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钱更多就拍得更好?也不见得。”
“把斯皮尔伯格扔到中国来拍片一样白扯”
谈及宁浩代表了一种中国新类型的电影,他接着聊起了前面说过的“工业问题”——“中国电影当现代工业来搞,才7、8年的事儿,还要给它时间。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香港电影工业回归内地了。香港电影工业本来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旁枝,它们就是3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躲避战乱才过去的。现在他们回来,我们可以重新合作,再融汇成整体。中国电影将来会越来越好。”
宁浩接着说,“一个工业的成熟,绝不是依赖于一个导演或某个人的,或者说不是依赖于精英的。美国电影牛×不是依赖于精英文化的,把斯皮尔伯格扔到中国来拍片,一样白扯。因为那是一个整体工业的准确,斯皮尔伯格拍的好,是因为他有好的摄影师、剪辑师、好的编剧、好的演员等等,那些相应的工会在保证着那些系统。资金还有保险制度。但中国现在还在弄精英文化,指望一个人来拯救。中国才是真的个人英雄主义国家,美国反倒是一个讲系统的国家,到底是哪个总统差别不会太大,总统智商指数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国家发展已经够快了,其它领域的系统也都有建立得很好的,我们还是要给电影一些时间吧”。
“西北还有刀削面,东北还有馇子粥”
《石头》选在重庆拍,《赛车》选在厦门拍,宁浩作为导演对于中国城市有着自己的观点。“选在厦门首先是因为我没去过,好玩,当旅游。然后厦门适合片子的气质,南中国的状态,经济发达,又有人气,不像有些城市,没有个性,相似度特别高,比如所有的机场都是一样的。演员方面我也这样看,至少要有个性,有个性才是美的。谁说我的演员不美?我的演员都挺帅的,至少都是爷们,而不是那种是男是女都得看两眼的。”
还有哪个城市让宁浩觉得挺好玩的,很想将来放进去一个故事?宁浩的首选是“哈尔滨”,“哈尔滨挺有意思,挺好。我老觉得那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但现在还没想清楚应该讲个什么。(哈尔滨)街道很宽,下完雪后白白的,房子虽然很大,都是俄罗斯那种建筑,但不是很夸张,没有像咱们这很猥琐的那种塔楼。哈尔滨那个地儿很舒展,相对节奏慢,就像空气都冻住了,人没那么急,挺安静的,发展速度也比南方慢,比较工业化,能拍点挺好玩的东西。”
对于中国艺术的中心——北京,宁浩辩证地从“没有特点的城市”说起。“有时候没特点也是特点,那我就去石家庄拍,去深圳拍,平地起的城市也有平地起的特点。至于北京,还是有一些文化和个性的印迹。比如北京人,在二环里头的老城区,我以前一直住胡同,那里有它的生活节奏,有为人处世的办法,讲面儿,有点虚,但都不坏。只是北京文化已经被挖得太多了,因为我们站在这个中心,很多人都在拍这里,从老舍先生开始那是鼻祖,就写京味儿文化,到后来有王朔,然后电视剧也都在拍,大家吃腻了。然后我就想给你点别的:西北还有刀削面,东北还有馇子粥”。
“我不觉得我以前是拍艺术片的”
宁浩谈到自己的家乡太原,道出了不拍家乡的原因,他说:“在青岛当副导演拍过《中国式离婚》,没太大感觉了。大连也没太大感觉了。我喜欢云南,或者那种特小的城市,小城。不同的生活形态导致当地的人特有的性格。你像东北的,他们的性格跟他们的生活形态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太高度都市化以后,就没什么个性性格了,很没性格,很规矩,都是白领,不好看了,没特点了。太原我也喜欢,我们家啊!不拍家乡这个也说不太好,就像不拍自传一样,太近了你反倒看得不清楚,就像有时听自己的录音声音感到特别可怕。”
记者举例国内某著名导演早期拍摄反应自己家乡的艺术片,宁浩说:“我担心那样会太小众了,我光自己感动了管什么用啊?”宁浩不觉得自己以前是拍艺术片的,“我也不觉得我以前是拍艺术片的,只是条件所限我只能用那样的表现办法。但根本区别在于,那是叙事电影不是情怀电影。《香火》和《绿草地》是很简单的叙事电影,是在讲一个事儿,我觉得拿艺术片和商业片来区分,观念有点混淆,不准确。我也可以拍得很炫,但是我没钱。我喜欢阿巴斯的电影,那是一种风情,有情怀,非常非常简单的故事,更凝重的是一种文化。什么叫艺术片?不卖钱就叫艺术片?卖钱的就是商业片?你说《梅兰芳》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有句话叫‘艺术品一半是靠创作者说出来的’,那你还搞什么艺术啊?一个作品拿出来就是放那让人看,我还要在旁边配上中文注解和说明?比如你该怎么看这张画?梵·高画完一张画说‘此画表现了我什么什么什么,当时的情境是什么什么什么’,这个超级无聊吧。艺术品、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渠道,我不想再扮演另外的角色,有点儿二。”
最烦做明星
宁浩名气越来越大了,他因此得到了拍电影的便利吗?宁浩保持着冷静,“那些便利都在社会层面上,况且我也不觉得那有多么好,我也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那我就别干别的了,到处做宣传,做明星,最烦做明星。这些便利也没法用在《赛车》上,因为那些便利不具备根本性的用处。至于压力,也没有,或者说我置之不理。我的意思是,别没事儿就使用那权力,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你能拍什么样的片子,你有多大能耐。你再有权力就能拍电影了?你有话语权了不代表你说的话就有意思,不代表你就会说话,也许说出话来跟二×似的。站到台上去,拿年麦可风,说了一通,底下人说傻×说什么呢?所以说话语权有多大这个事儿,不如操心能说什么,而不是话筒在谁手里”。
对于今后想不想去国外拍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宁浩说自己是个机会主义者。“我没想过自己的片子洋不洋气,真正的戏剧性是属于全世界的。我们既然看得懂莎士比亚,他们也就能看得懂中国电影和中国故事。有可能的话,我当然不介意出国,但我不会刻意地为了到外国拍片而给自己带来点什么东西。能不能出国参加影展,能不能出国拍电影,我在这方面是个机会主义者,机会来了就去,没机会我也不强求。我不去浪费那时间,任何一个小时我都不想花在无聊的事情上。你让我花三天时间去跑电影节,我还得故意地去弄这个事,那就很无聊。而且,电影交流根本就不是导演去说的”。
记者问:“世界上那么多人热衷做这个事情,他们是为了什么呢?”,宁浩说:“电影以外的东西吧。”
“《怪物2》的谈判比较困难”
对于执导《怪物2》的事情,宁浩表示,“《怪物2》谈判比较困难,基本没怎么进行。其实这是我制片人的事情,我都不怎么知道,看他们谈的情况吧。谈不下来就写个别的呗,不见得非得做《怪物2》,我们可以写个中国的”。
黄渤减肥、王双宝太狠了、九孔很疯狂
宁浩很喜欢他的演员们,谈起再次合作的黄渤,是从减肥开始的。“一开始就让他(黄渤)减肥,肚子上囊囊膪太多了。办个健身卡,去骑那个动感单车,最后减了十几斤吧。但他不平衡啊,非拉着我也去,我半堂课就累不行了。我就去了一次,开始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就跟了一下,结果根本就没上完课,不行了,那个太猛了。我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
“九孔、王双宝和巴多,我都挺喜欢。巴多一开始是帮另一个人搭戏的,然后一看,这哥们儿太逗了,后来去拍《高兴》了,就郭涛主演那个。之前给郭涛也打过电话,但他那边已经签了。王双宝我也特喜欢,太狠了。那几个演大哥的,平时见到王双宝都很老实,说‘不敢让宝哥走在后面’。眼睛太狠了,说看他以前演的《盲井》,看完之后毛骨悚然。他平时就那样,不说话,偶尔喝点啤酒。九孔很外化,非常放得开,很疯狂。还有那个泰国演员(Worapoj Thuantanon)演差猜,在房顶上跳,真有功夫。”
最后宁浩说《无人区》3月份就开拍,里面还会有黄渤,角色没定死。结束采访,记者希望宁浩能够经常上时光网,宁浩表示了感谢,并说“我平时不上网”。
来源:Mtime时光网 作者:七 冯飞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