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在第21届东京电影节上手持“黑泽明奖”奖杯时,他的获奖感言是,我获得这个奖项,就是要在电影世界中承接黑泽明的精神世界,拍我们所相信的世界。提到黑泽明,他说,我佩服他能够在电影中勇敢地将人性的一面或是两面性真实地展露出来,他是一个仁慈、怜悯、悲伤的人。
短短几句话,足以认识一个具有强烈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陈凯歌,正如同他的电影一样。
电影就像一座教堂——
陈凯歌于1952生于北京,他的父亲陈怀皑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导演,十一二岁时陈凯歌曾去片场探班,在现场呆了两个小时发现拍摄还未开始,大家仍在为一个镜头无休止的做着准备。那时候陈凯歌觉得拍电影是件无聊的差事,父亲说,如果你想当导演,就必须要有耐心。
陈凯歌的母亲是名高级编剧,对儿子的要求及其严格,陈凯歌考上了北京最好的中学。但文革开始了,2000万中国青年离开学校前往遥远的地方开荒种田。身为热血青年的陈凯歌先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名打砸抢的红卫兵,后来带着热血满怀的理想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那个荒凉却拥有野性美丽的地方成为他人性升华的教堂。他砍下的树木汩汩流淌出红色的汁液如血液般触目惊心,那一刻他感到生命脆弱与毁灭的罪恶,如同当红卫兵时,为表明革命立场推搡着父亲,心中却感到惊痛与悔伤。
后来他说,在我影片中所展示的一切,都来自于我的生活。
《黄土地》
陈凯歌通过参军离开了云南,退役后回到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所电影专业院校。父亲对于陈凯歌想当导演的回复是,你唯一需要牢记的就是永远不要放弃。1982年,陈凯歌从北电导演系毕业,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是1984年的《黄土地》,这部在当时具有强烈创新风格的作品,将目光投向在黄土地上生活的平凡人们,在生活重压下所表现出的泰然、忍耐、沉默却曲张的人性纠缠。陈凯歌对人性的深层关怀与挖掘,也既定了他带有强烈人文情怀的电影风格。《黄土地》被誉为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作,而作为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的陈凯歌,他的电影不可避免地受到那一代人特殊成长经历的影响,强烈的悲悯和对命运的感伤就像一个巨大的烙印,深深刻印在电影的每个角落。
电影和他的人文精神——
《大阅兵》
1986年陈凯歌拍摄了《大阅兵》,这是一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电影,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并不触目,但叙事的流畅与连贯的整体风格颇能体现陈凯歌的创作功底。引人注目的是1987年的《孩子王》和1991年的《边走边唱》,前者在当时被誉为最前卫与最反叛的电影,因为它淋漓尽致地对文革时期的教育匮乏和社会文化的缺失提出了锋利的嘲讽与反思,该片获得1988年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和第四十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教育贡献奖。民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充盈与贯穿,使得《边走边唱》成为一部个人风格浓烈的艺术电影,该片获得伊斯坦布尔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霸王别姬》
1993年的《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之一,他的电影从纯粹个人的艺术风格做到了对通俗的折衷,在第五代电影浪潮走向没落的时刻,他以适时的变化完成了风格的交替,并将它推向另一段风起云涌。《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陈凯歌也凭借此片蜚声国际。
陈凯歌说,我拍《霸王别姬》这个影片不仅仅是展示社会的变化,还有社会变化影响下人类生活的变迁。他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起源于对北京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城市故去风情的怀念。一座在岁月变迁中渐渐消失的城市,一些在动荡的大时代下被淹没和扭曲的倾城绝恋,他以悲悯的眼神注视着那些善变真实的纠缠人性与无可奈何的情感哀伤。《霸王别姬》诉说着时代的极广阔悲凉,情感却狭小细微纤毛必现。它走到了一个极致,却是一代风华无可替代的极致。
世俗的欲望——
《荆轲刺秦王》
随后几年,陈凯歌在电影上的摸索并未能再续《霸王别姬》的风光,《风月》中旧上海的华丽糜烂和情仇爱欲没有了《霸王别姬》里荡气回肠的惊艳,而舆论对于陈凯歌所苦心执导的第一部历史大片《荆轲刺秦王》中对历史人物的感情戏说和处理手法也未能受到评论和票房认可。
陈凯歌的试验创新不仅停留在对电影的摸索上,2002年,他执导的35级古装电视连续剧《蝶舞天涯》上映后也争议颇多,这部取材于《三国演义》却做了大胆修改与夸张诠释的电视剧一度在各省市电视台创下最高收视率,却因贯穿其中的暴力与戏说成份而遭禁播,经过一番彻头彻尾的修改才重新通过审核。
《和你在一起》
陈凯歌执导的第一部进军好莱坞的西片《温柔地杀死我》同样在票房和评论上遭遇滑铁卢,但他转眼又打出一张温暖牌《和你在一起》,在平实的诉说中博得了不少观众的感动和眼泪。快速到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只是想找到一种在艺术和商业中的最佳平衡,他说,我并不小看世俗的欲望,我觉得世俗的欲望都是美丽的。
当记者问起,看待中国电影在自己的市场上如何去占有重要位置时,陈凯歌回答,就是票房。在此之前,陈凯歌的作品多是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除了《霸王别姬》外,几乎无一例外只拥有小范围受众,这也可以看作是陈凯歌创作《无极》的原因之一。
《无极》
陈凯歌认为,做大片与其说是救市,不如说是顺应潮流。但陈凯歌的电影似乎命中注定和“潮流”两个字无法息息相关,有号称集合了新时代概念“魔幻大片”《无极》的大起大落做比较,愈发彰显出陈凯歌原本擅长的内敛平实作品理念的珍贵难得。陈凯歌的人文关怀是深重的,但却是流于世俗生活中才更容易浮现的一点一滴的真实。纵然大红大艳如梦如幻的程蝶衣,设若《霸王别姬》没有平凡人生中的磨折辗转做底蕴,再艳的妆扮也无法撑起一生人的沉重与凄惶。陈凯歌的电影语言不是朝开暮落惊艳则罢的牡丹花,而是一朵堪恨无香却婉约动人的秋海棠。
陈凯歌不想被大家认为自己是个只注重哲理只能拍文艺片的思想家,但他仍然是一个将电影看作使命的艺术家,这就注定了他电影中的商业元素不可能商业的过于彻底,所达到的结果就是《无极》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在票房上得到的巨大收益,和作为一部不伦不类的艺术电影的彻底惨败。
但陈凯歌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电影大师,作品的失败与争议并不能使他的才华被彻底否定。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07年,陈凯歌作为戛纳特别邀请的世界35位著名导演之一,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拍摄短片《每人一部电影》。同年7月19日,他精心筹备一年之久的传记电影《梅兰芳》终于开拍,经过长达一年的拍摄,《梅兰芳》将于12月在全国公映。海报上黎明雌雄难辨的京剧扮相已然令人惊艳,这部还未完成后期制作时,在韩国日本等地销售就已完成了几百万美金的影片上映前景更值得期待。在谈到《梅兰芳》的创作理念时,陈凯歌说,在我心中梅兰芳是英雄。《梅兰芳》找寻的是红尘中的寻常身影,并非为了简单的体现京剧大师的丰功伟绩,而这也正是陈凯歌所擅长的人文情感的深入点所在。
他曾经想当一个作家,只和纸笔打交道,在为了完美电影的每个细节而竭力奔忙时,当要面对不喜欢的人,以及各种折磨人的繁琐小事时,他只能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工作。他形容当导演就像吸烟,会上瘾,并且很难戒掉,电影是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并要继续下去。
他说,电影能触及我们的心灵,我们把影院看成是教堂,这是一个让我们完全净化的地方,我们笑我们哭,我们祈祷,祈祷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而电影,则是他尽力创造的那个美好世界的折射与反光。
主要电影作品:
1984年《黄土地》
1986年《大阅兵》
1987年《孩子王》
1991年《边走边唱》
1993年《霸王别姬》
1996年《风月》
1999年《荆轲刺秦王》
2002年《蝶舞天涯》《和你在一起》《温柔地杀死我》
2005年《无极》
2007年《每人一部电影》
2008年《梅兰芳》
作者: 腾讯娱乐 文/沈荻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