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影发表于2008-12-12 13:31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莫扎特传Amadeus》
艺术家本来就是些非常规的家伙,但从影片里的莫扎特发出第一声怪笑开始,我们就知道这不只是原来我们印象中那个非常规的艺术家,而是一个非常规的莫扎特。人们都会困惑:莫扎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阿。
那么,谁又能说出上帝的挚爱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在莫扎特刚出场时,每一个观众都必须承认自己和那个宫廷乐师萨列里抱着同样的心态:惊讶,不屑但又嫉妒——惊讶于他的乐曲是如此之美,不屑于他的放浪形骸但又不能掩饰对他才华的嫉妒。
整部影片始终是以一个凡人的代表萨列里的视角来展开叙述的。一方面是萨列里虔心于上帝,愿将自己的才华奉献出来求得替上帝发出声音的荣幸,但一切到头来都是徒劳,最多只能引得凡夫俗子的喝彩,更糟糕的是,自己对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另一方面是莫扎特,没有半点虔敬的表现,但似乎天生是上帝的宠儿,每部作品都如天籁一般,或是脍炙人口,连最不通音律的人也能哼出来,或是超越时代,必将在其身后为人传诵。
面对这样的上帝挚爱,人们通常会有两种表现:要么甘愿作为他的奴仆,为他奉献一切,只为帮助他彰显上帝的恩赐;要么妄想完全控制他为自己服务,但遇到这些除了上帝外不羁于一切的人时,这种想法往往不会得逞,于是大家就开始排挤他,孤立他,弄死他,最后在百年之后纪念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前者在历史上出现的机会不多,所以一旦出现也必然成为传奇;而后者,却像一出逗笑的荒诞剧一样在世界各地各个时代反复上演。那些上帝的宠儿在人类搭建的舞台上却成了小丑,在台上他所得到的只有群众的嘲弄与哄笑,但当大幕落下后,总有些人会为那些已经退入黑影里的小丑垂泪。于是,当退尽铅华的小丑再次登场时,观众疯狂了,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因为他已不再是那个让人看着别扭的家伙,在妆容面具的背后有一个合乎我们想象的样子,总之他是大家的“同类”。但是,往往被人忽略的是:出来谢场的是演员,博得最多返场掌声的也只是演员本身,小丑却永远生活在幕布后面,此时此刻,他已经在身处下一部戏里了,他的每次出场都是一次救赎人类的受难。
《莫扎特传》就是这些连演千年的受难记中的一出。
影片在反映了“人妒英才”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的同时,其实还提出另一个问题:怎样接近上帝?
萨列里靠得是祈祷,许愿,但当一切都没有结果时,原来虔诚的行为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诅咒和亵渎,从而跌入万劫不复。相反,莫扎特似乎轻而易举就能触到上帝之手,那是因为他敢于突破重重藩篱永远向上帝伸出手:保持孩童般的天真,坚信爱,坚信美,坚信希望。
影片末了,濒死的莫扎特在病榻上谱就最后一阕《安魂曲》时,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伤:上帝终于要将他在人间受苦的宠儿召回天堂,但人们却再次被遗忘在天才逝去后所留下的一片黑暗中,要再等上几百年才能看清他所带来的光辉。
上帝的挚爱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黑暗里,可是他们并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到前方为我们点灯。
作者:Vincent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