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做错事的电影,看完之后觉得挺沉重的。Briony小时候做的错事,改变了别人的一生,也决定了自己愧疚的一生,因为受害的人都死了,她再没有得到宽恕的机会。一个人要把自己的罪背负在身上多久才够?当自己的错误没有法律来惩罚,自我心灵的忏悔和赎罪将是个多么漫长的过程!
电影虽然有战争作背景,但其实说的是普通的人性,战争只是作为一个决定不可逆转的命运的推手存在。故事的复述并不容易,从Briony这个故事叙述者的作家想象力背景,到她关于姐姐与Robbie之间戏剧化的爱情的观察,还有她对Robbie的暗恋情结转变为嫉妒和妖魔化,这关于一个13岁少女心理的一切实在太过复杂,复杂到决定了后面所有故事的发展,好在电影交待得比较完整。也许可以援引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正是因为小Briony得不到 Robbie的爱,又看到他和姐姐的性,性的压抑才导致的主观臆想和指控的罪恶。演小Briony的演员是非常成功的,那种阴郁的神经质的表情装载在一个青春少女的脸上,看到都让人心慌。
影片的妙处在于,当我看完了电影,很想马上回头再看一下,因为很多的细节第一次看不觉得有特别之处,但到最终会觉得导演的安排真是有心思。必须强调的是影片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而在影片的最后才把故事的讲述者是老年Briony揭穿,甚至借她的口说出整个故事半真半假,她做错事是真的,但她得到宽恕是假的–这只是她的美好愿望。那么,整个电影叙事的虚虚实实就值得玩味了,如果细心看是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分界的。在有Briony直接出现的开场,都是伴随着打字机节奏的配乐的,从电影一开始就是如此了。这一是说明叙事者的身份,二是表明这部分是她亲历的。在这部分里,可以看到很残酷的画面,包括医院里大批伤员的惨状。而没有她在场的部分,无论是真实故事还是后面她的愿望部分,画面都带有梦幻美化色彩。如姐姐和Robbie的伦敦重逢,是典型的罗曼蒂克桥段,不一定是他们的真实情况。又如Robbie在法国战场的部分,也没有一个直接战争的画面,虽然是满目疮痍的景象,却都有美感,尤其是 Robbie目睹大群少女尸骸一幕,少女们在地上的排列都让人感到一种美,真实的战场怎么可能是这个样子呢!
在讲述导致Briony做出错误指控的原因时,导演在两个地方用了双视角叙述同一件事的方式,先是在Briony眼里看到的,然后是从客观叙事的角度看到的,从而说明误解是怎么造成的,这种叙事用得特别而恰到好处。除此以外,整个电影的表现手法都很新颖,没有平铺直叙,有MV感。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导演就是之前拍《傲慢与偏见》的那位,那样的古典名著都被他拍出不少新意,更何况现在是时装戏呢。在《傲慢与偏见》里我最记得的是一场舞会的长镜头戏,而这次他又再给我们奉献了一场更精彩的长镜头,以“敦克尔克大撤退”为背景,长达近5分钟的镜头紧跟着男主角,背景是海滩上无数的准备撤离的士兵。这些士兵可不是站着不动的哦!他们每个人都各有各的戏,有的杀战马有的玩回旋木马有的合唱圣歌……真不知道那么多群众演员导演是怎么调动的,实在无法想象。
此片据说是今年的夺奖热门,但我除了对叙事的手法感到比较特别之外,并不觉得是很经典的作品。因为赎罪的主题和爱情的主题打架了,我不知道应该更倾向哪一个好。或者可以说正是由于凄美爱情说得不够凄美,才让赎罪感不够强烈?我唯一喜欢的排骨妹凯拉奈特丽在片中虽然有激情演出,但总体却没什么发挥,亮点并不在她身上。因为说的是赎罪,又拍得那么美,就借毛尖的书名作题吧。
《赎罪》:非常罪非常美 作者:毒得书少 (转载)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