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冷静的叙事手法和内敛的表演形成了影片独特的风格。这大概也和德国人特有的性格有关吧,无论怎样,就是这样一个冷得几乎令人窒息的电影,不知赚取了多少观影人的眼泪。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窃听的故事,涉及国家制度、夫妻关系、官场斗争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等内容。片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那本乐谱的名字——“一个好人的奏鸣曲”,主人公维斯勒算得上一个好人吗?他因为做了什么而被称为好人?趁着对影片还存有零碎记忆,不妨寻觅维斯勒在整个事件中心理及行动的变化轨迹,或许,我们能从中悟出所谓“好人”的真谛。
窥探
从主人公维斯勒的出场来看,绝对算不上是个好人,甚至可以说是个冷酷无情的反动军官。他连续40小时审问嫌疑人,没有一丝怜悯和同情;面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他毫不留情地在记录上画上一个叉。他又是理性而权威的,能够有理有力地回答学生的提问,难怪这是一位以“刨根问底”为饭碗的教授级专家。
安全局局长突然来访,带着维斯勒去看演出,维斯勒在包厢里透过望远镜窥视着台下人们的一举一动,他对剧作家和女主角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对文化部长的态度感到不解,安全局长的献殷勤正好成就了他将这一切搞清楚的窥探欲望。
于是,维斯勒开始行动。在短时间的门口盯梢之后,他带着窃听队伍潜入作家雷德曼的家,以极高的效率将高科技网络遍布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对于那个暗地里看到一切的老妇,维斯勒冷酷的警告足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那一刻,他依旧像个恶魔。
从此,维斯勒每天到这个简陋的房间展开他的窃听工作,透过那些电线和耳机,他开始认识这对令人艳羡的夫妇。有意思的是,夫妇二人之间也有着隐情,丈夫借邻居帮忙装作会系领带,妻子常常趁丈夫不在而偷服药物——而相比后来看到的,这只能算作小小的欺骗。
开始时,“窃听”对于维斯勒来说,只是一项工作,他会抱怨同事来得晚,影响了他的下班。但当他从安全局长那里了解到文化部长与雷德曼的夫人玛利亚的特殊关系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并非那么单纯,安全局长吓唬讲政治笑话的小青年举动,更让维斯勒意识到“政治”只不过是领导们口中的完美借口。
感染
全程监听一对恩爱夫妻的生活绝对是个美差,单身一人的维斯勒从中得到了感染,面对来到家中的妓女,他希望她再多呆一会儿。此刻的维斯勒是可怜的,原来他的生活中只有窃听,也难怪他会对工作如此着迷。
终于,维斯勒禁受不住诱惑,充分利用职业技能潜入作家雷德曼的家中,看到了曾在耳机里听到的沙拉叉子、钢笔,抚摸了他们曾在上面相互爱抚的床垫。有意思的是,当雷德曼抱怨找不到自己的诗集时,镜头马上切到了维斯勒阅读诗集时的可爱表情,那一刻,一直都是板着面孔的他流露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而当雷德曼因导演艾斯卡的自杀悲愤地弹奏起《一个好人的奏鸣曲》时,他哪里知道,除了站在身后的妻子,他还有一位戴着耳机的知音。
这时,“窃听”对于维斯勒来说,已不只是工作那样简单,他已经陶醉其中,以至于同事的突然来临吓了他一跳,即便是极力遮掩也没有逃过同事的眼睛。此刻的维斯勒似乎开始发生改变,在电梯里,他职业病似的盘问起说安全局坏话的小男孩,可欲言又止,改为询问皮球的名字,这颗坚硬的心终于软了下来。
影响
凡事陷入得太深就容易偏离原先计划的轨道。维斯勒在得知文化部长的丑恶行径后竟然通过电铃告知了雷德曼,作为一名旁观者,他竟然开始影响“剧中人”的生活了。在后来遇到玛丽亚时,他竟然挺身而出,以一名普通观众的身份表达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这股勇气足以震憾银幕前的每一位观者。
维斯勒对玛丽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我看来算不上爱情,对维斯勒这样一个极为理性冷静的人来说,爱上这样一个并不现实的女子实在是有些不着边际。我宁愿将这种感情视为对美好事物的倾慕,他仰慕的是夫妻二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您很真实”,“您就是您自己”,“您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几句看来非常客观的评价起到了丈夫雷德曼苦苦相劝也起不到的作用,她哪里知道,维斯勒的话句句饱含着深意。
看着同事写出的详细窃听报告,维斯勒第一次不吝惜自己赞扬之辞,除了他,又有谁能知道这赞美之辞也有他给自己的一份呢?他挽救了他的“剧中人”的婚姻,他在无形中帮助了他所敬仰的人,可惜这份成就感只能由他独自享受。
不料雷德曼并不“领情”,艾斯卡的死使得这位作家萌生了改变现状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朋友设计试探监听者,险些暴露的维斯勒被激怒,他手拿报告几乎是冲入了安全局长的办公室,他这次要用无情的“影响”来报复对方的轻蔑,而窃听任务也本该以这种方式结束。
改变
安全局长的话再一次从根本上影响了维斯勒对事件的看法,雷德曼是“第四类人”,这种人一旦被抓到把柄,不管他们是否犯了不赦之罪,为了不让安全局领导的反面形象流传开来,下场只有一个——死亡。已经对雷德曼夫妇产生了感情的维斯勒显然不愿让这种极端的结果产生,他将举报材料塞进袖口,还提出了单独窃听的要求,从此,他将走上改变夫妻二人命运的道路。
关于民德自杀调查的文章在《明镜》周刊登了出来,各方证据直指雷德曼。玛丽亚被审讯,实在太轻易地就说出了雷德曼正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安全局的人到家中调查未果,这让线路那端的维斯勒长舒了一口气,但这时安全局长已经开始怀疑维斯勒了,一句“还记得你是哪一边的吗”让观者一下子为主人公收紧了心。
玛丽亚被带进审讯室,维斯勒不敢和她面对面,但二人终究要碰面。玛丽亚并没有对眼前这个人表示出异样的神情,原来,她只是软弱,并不愚蠢。接下来,维斯勒做出了恐怕是他这辈子最冒险的事情——偷走打印机,虽然没能挽救玛丽亚的生命,却换来了雷德曼的安全。
退出
随着窃听任务的无果而终,维斯勒退出了雷德曼夫妇的生活。安全局长对维斯勒说:“你以后将负责会把每一封信拆开,这就是你未来20年的工作,那可是个漫长的时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过了四年,我们听到了“柏林墙倒塌”的消息。
一个偶然的机会,雷德曼从那位前文化部长口中得知,原来自己的家中也被严密布置了窃听设备,回到家后将隐藏在墙体中的电线一条一条地拔了出来……是解脱,也是讽刺。
雷德曼在纪念馆查到了当年对他家的所有窃听资料,翻阅着那一页页冰冷的文字,仿佛回到了过去的生活。原来,每日相濡以沫的妻子背叛了自己,而保护自己的是一个代号为HGW XX/7的陌生人。
雷德曼看到了挨家挨户送信的维斯勒,但他没有走上前去感谢他,而是采取了更具艺术家气质的致谢方式——两年以后,维斯勒在图书馆见到了那本《一个好人的奏鸣曲》,他骄傲地对收银员说:“这是送给我的。”
如果说首次观看本片时还在感叹压抑的社会制度,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的话,相信当你重温这部影片时会忽略那些外壳。毕竟从文化部长、安全局长的语言和行动中,足可以见得“政治”不过是个借口,一切欺骗、背叛、打压无非是在政治的修饰下极端地扩大和清晰起来。留下的,只有“一个好人”的成长足迹:好奇窥探 ——受到感染——善意影响——刻意改变,当我们真正了解美好事物并被其感染的时候,或许也能做一个像维斯勒那样的——好人。
怎样成为一个好人——《窃听风暴》 作者: 我就是我 (转载)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