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音乐 » 乐评

卢广仲《七天》现象之营销与乐评的力量

乐评

乐评发表于2009-11-01 14:58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卢广仲七天

卢广仲现象解析之一:营销的力量


还有三天,卢广仲第二张录音室大碟《七天》就要正式发行了。试听完一半的曲目,看完《Oh Yeah!!》的MV后,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依旧厌恶他还是开始尝试喜欢他。
  
无论外界质疑与否,卢广仲作为应届生的一年堪称完美,发片、演出、拿金曲奖,一切都这么水到渠成。在颓靡的华语乐坛且更为颓靡的2009年里,卢广仲的《七天》是少有的能够吊起我的胃口的唱片——您甭管我是善意的欣赏其才华还是阴暗地想看着他这次又会如何雷人出糗。以“上帝造人花了七天”这样的大口气作为唱片的主题,卢广仲创作团队不能不说有着怎样的狼子野心。从几天前开始,卢广仲的博客以及添翼创越唱片的官方日志上已经以“七天”为噱头,每天为专辑预热,陆续地公布了专辑文案、主打MV、周边及曲目等。和过往卢广仲的宣传语一样,友好而具有说服力。对于《七天》来说,这又是一个好的开始。
  
实际上,对于卢广仲“现象级”的发光发热,许多乐迷和乐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卢广仲音乐本身的魅力上,包括他新鲜的创作体验、适应当下Kuso宅到爆的审美口味。但从《100种生活》这一年看来,卢广仲的成功,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其营销的成功。从这方面看,卢广仲像极了商务咖啡店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星巴克:我不敢说自己有一流的产品,但我保证有一流的营销。
  
首先,卢广仲的形象定位就是超一流的。台湾乐坛在2000年时曾刮起过一阵学生乐团风潮,包括五月天、董事长、拖拉库等一批学生乐队纷纷浮出水面,成为全职艺人,玩Band绝对是当时年轻人中最Cool的事情。时至今日,随着80后的老去以及90后的浮出水面,个人作为认知的主体被提升到有史以来最为强调的高度,乐队化的包装对于个性的彰显实在是不合时宜。于是,以蘑菇头、大黑框眼镜、短袜的卢广仲出现了,他出色的指弹吉他(Finger Style Guitar)经由钟成虎的点播后,赋予了更为自由的表现色彩,即使只有一人一吉他同样不会冷场,充分发挥了个体的机动性;另一方面,对年轻人具有永远向心力的乐队化精神则被更直接了当地符号化为Rock & Roll的手势、“Yeah!!”之类的口白。细心观察后你会发现,尽管卢广仲在许多场合中经常背着一把木吉他(有时候现场是实心电吉他),但他所摆出来的架势和你所熟悉的那些摇滚英雄们诸如Jimi Hendrix、Joe Satriani、Steve Vai根本同出一辙。通常我们所习惯的摇滚巨星们都是长发、皮衣皮裤皮鞋、再加一把超酷的Fender或Gibson,谁能想象到一个宅男打扮的Rock Star是怎么样子?于是,超出我们审美经验的卢广仲以劈头盖脸的幽默感杀将而来,理所当然地火速走红。
  
其次,卢广仲个人音乐品牌的传播手段,可谓深得互联网Web2.0时代之精髓。在《100种生活》发行之前,卢广仲已有三张个人EP作品。大碟未行,细碟先动,这无甚稀疏平常,对于广泛乐迷来说也未足够吸引眼球。于是卢广仲及其团队来了一招:模仿Vitas!就因为那段超Kuso的《Opera 2》海豚音视频,让卢广仲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无门槛用户接触。这段视频先是通过Hit FM进行传播,接着是Youtube,再接着是土豆、优酷……这一刻,卢广仲首先让大家承认了他的娱乐性。有了强烈的第一印象之后,再谈音乐性。试想,华语乐坛有哪位可以像卢广仲这样具有恶搞自己的勇气?有谁可以放下“歌手”的帽子,踏踏实实地先完成一个艺人的最基础本职:娱乐大家?卢广仲做到了,他用饱满的技术含量击败了互联网上的其它雷人视频。回头再看,曾轶可在柔道馆内的自拍视频,是否跟广仲的Vitas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100种生活》的封面上,卢广仲才可以理直气壮地穿着“Sorry,I'm Late!”的T恤。不是谁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不得不再次佩服卢广仲背后添翼唱片的团队实力。发片会上,陈绮贞助阵——作为钟成虎的爱人同志,陈老师的出现在情理之中。如果说这种裙带关系炒作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到的话,那下面营销就会让你掉下巴了:
  
号召粉丝共同前往娱乐百分百的同乐会,打出了这么一个口号:“志士们!我们要让八十条好汉在一班!!oh yeah!!”“好汉”成为了关键词。而与此对应的,则是小队长的“勇士勋章”“壮士T恤”等周边。主题的坚定统一,牢牢地抓住贩卖概念的原则,让这些周边纪念品销路客观;
  
“为你加油打气 2009卢广仲 我爱办公室”活动——我只能说这个点子太强悍了。“因为你们就是台湾奇迹,让小队长为你的办公室加油打气!”“2009最摇滚的一件事,卢广仲到你的办公室唱歌给你听!”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赢得白领阶层的粉丝,锁定一批具有购买力的年轻上班族,实在是真亏他想得出来!结果入选的名单包括Yahoo、MSN、角川出版社等年轻化的公司机构,情理中事;
  
在此之后,依法炮制了又一轮的“卢广仲我爱唱片行”活动,噱头是“错过了办公室,让我们在唱片行见面!”把演唱的地点放到了唱片店,直接拉到了唱片贩卖的终端。现场演出是销售唱片最好的催化剂,这是独立音乐的法则,而卢广仲同样也没有放掉这块蛋糕。虽然看起来台湾有许多歌手也会在唱片店进行叫卖,但卢广仲赋予了它概念,以及一种系列化的形式感。
  
那么,对于即将发行的《七天》的营销,添翼唱片有何招数?
  
好吧,继续延续校园路线吧。2007的时候叫做“我爱吉他社”,2008年则叫做“我更爱吉他社”。到了2009,没问题,叫做“我超爱吉他社”,继续稳固学生市场。同时,这次添翼又想到了另一招,提前公开招聘高校电台、报纸中的校园记者,用这种小抄式的最传统的年轻人传播途径以复古。
  
当然,最狠的一招莫过于“参加卢广仲OH YEAH吉他大赛,成为卢广仲OH YEAH演唱会吉他手”。让参赛者自行将指定曲目《七天》主打歌《OH Yeah!!》以及另一首卢广仲过往发行曲目上传至Youtube(真省事,连自己的服务器都不用掏),优胜者有机会担任广仲的演唱会吉他手。而在参赛提示中,还煞有介事地提出希望参赛者拿出自己的“大绝招”,看到这一项时我差点笑喷了。“大招”同样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属关键字啊!
  
现在,你应该相信我所说,卢广仲的成功,离不开一流的营销。

 

 

卢广仲现象之二:乐评的力量


众所周知,哦不,应该是卢广仲的歌迷们应该都知道,在今年五月的时候,卢小队长发行其现场录音专辑《Live In TICC》,而遭到了我处心积虑的阴谋加暗算。我试图用狡黠的机锋和诡辩去攻击这位金曲新人王,除遭到歌迷们雪花般地围攻,更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卢广仲的老板钟成虎竟在其唱片公司添翼创越的官网上特地更新了长长的一篇日志,表示其看到这篇乐评之后的愤慨以及对乐评背后居心叵测的作者的咒骂,当然还有更加紧密团结广仲战队的意思。
  
实际上,我会把钟成虎的举动当做是一个公关危机。这话有点说得大了,所谓明易躲暗箭难防,钟成虎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内地,会有人从这些角度对卢广仲进行弹劾。对于这始料未及的炮弹,他的日志里也开始失去理智和逻辑。很难想象,在许多年前,钟成虎还没成为一个胡子大叔,还会在聊天室里用Tiger的昵称和当时依旧是陈老师粉丝、怀着敬仰心情的我聊着天。真是斗转星移啊!
  
这是真的,在此之前我从未相信乐评的力量。乐评对于我来说只是工作之外众多爱好的一种,且每日和已经完蛋的唱片业打交道,我本能判断乐评能有多少分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但卢广仲事件让我对其有了另一种感官:或许是我一直忽略了乐评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回忆多年前的另外一件事情。2004年,一支名为F.I.R的唱着中文的日式组合在华语乐坛一炮而红。第二年,唱片公司趁热打铁,发行了其第二张专辑《无限》。虽然唱片公司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专辑的高成本制作,什么在英国录音啊,找了哪个国外大牌制作人啊,母带又是怎么怎么地呀——这些洋气的东西在今天虽然很普遍了,但当时算是方兴未艾。可乐迷们对制作这些玩意不买账啊!大家只关心你的歌是否好听而已。这张仓促赶工且无甚亮点可言的专辑暴露了F.I.R的后劲不足及一大堆硬伤,而当时与台湾几乎同步发行的内地市场也感受到压力。网上充斥着全是对于《无限》的失望之情,这让唱片行的老板对此望而止步,怎么也不肯多进几张。于是唱片公司立马开展公关危机,重金邀得国内几位资深的权威乐评人,让其对此发表一些适宜的正面言论,比如这张专辑的弦乐依然不错啦,《刺鸟》其实蛮好听啦之类。但没想到舆论的风向标确实开始扭转,歌迷的态度也开始慢慢缓和,唱片店老板也肯多进几批货了。只可惜F.I.R自己不争气,之后的专辑一张烂过一张,自掘坟墓罢。
  
2005年,与现在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比如现在还在做乐评的报刊几乎绝迹了。因此所谓乐评权威能够影响一张唱片的销量或口碑的事情已不复存在。以豆瓣为首的Web2.0平台让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变得容易,用户的参与度也让“权威”荡然无存。于是,乐评从以前与市场挂钩,扭头转为与唱片公司本身的博弈。
  
好比2008年末,金海心发行了其加盟华友金信子之后的第一张专辑《爱似水仙》。关于金海心,自从其1998年作为内地首位加盟Sony的女歌手,一直以扎实的唱功和独特的气质吸引着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把耳朵叫醒》《睡不着的海》《那么骄傲》《猫咪森林》等等经典之作。而华友金信子——熟悉业内的朋友都知道,这是怎么样的一家彩铃歌公司。而其制作人胡力,也是动物派的传人,写什么狐狸与什么的玩意的家伙。我的挚友琳距离作为金海心的忠实拥护者,在面对偶像被糟蹋的时候,愤然站出来,撰文声讨华友金信子。逗笑的是,华友金信子在看到这篇乐评之后,竟然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将近3000字的回应通稿,称彩铃歌是大势所趋,称好听是硬道理,称其midi制作比用原声乐器录制更为出色——就像黄秋生所说,大佬,我拍片这么多年了,我自己能分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商业。你别拿着商业垃圾跟我吹嘘它有多么多么的艺术价值,我知道的。这个时侯,乐评击中的是掩耳盗铃的唱片公司。
  
不得不提今年五月由于我为任贤齐贴上“过气”的标签,因而遭到的手机打爆、短信轰炸、个人信息公布、家庭地址恐吓等等的粉丝恶意报复。不需多说,潮起潮落本身就是世界的法则,鸵鸟是无用的。正如理查德·席克尔在《伍迪·艾伦 电影人生》中写到,大众只会去关注导演的最新作品,而作为评论家则需要纵览全局,得出更为宏观的结论。音乐同样也是这个道理。这个时侯,乐评的对立面便是狭隘的粉丝。
  
说起任贤齐一事其实还有下文。任贤齐所在东亚公司在见此乐评之后,对我之前所在的那家媒体进行了封杀,也就是包括任贤齐、许志安等在内的东亚艺人皆不接受采访。包括之前所提华友金信子也因为和无线部门的合作而向我逼宫,要求撤掉琳距离的乐评。这方面,卢广仲是最为大气的。在金曲奖的前夕,他还拿着对其提出负面批评的内地媒体的麦标对着镜头接受采访。当我厌倦了成为别人的传播喇叭之后,不打算再受牵制而忍住不说真话时,我原来的同事告诉我,现在负面的乐评都不许刊登,因为会得罪唱片公司诸如此类。于是我更加忠于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乐评是你所在的媒体机构的传声筒。
  
最近,我迷恋上了关雅荻和张小北的《每周火线影片》。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入浅出照顾我这种电影小白的话语,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坚持——我们只说真话。对于一个评论者来说,真话是最最重要的。
  
而真话,不一定是真理。它的意思是——真心话。

文/小樱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林宥嘉《感官·世界》: 有概有念 依然听你
下一篇:范世琪《梦境》乐评:透过琴键,她带出的那些美好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