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真实到单调乏味,可是导演为了丰富剧情塞入了很多生硬的细节,在那样真实的山村,像李青山那样“没有教养”的孩子,像黄德诚那样“不知礼数”的青年,基本没有存在的可能,于是本该是反映现实的电影却沦为了一个女性抗争命运的俗套剧,真实的,该是像为了孩子下警车跑回去的那两个大姐,或者《三峡好人》里韩三明的老婆那样,反抗之后必然是无奈的屈服,或者,反抗还不如屈服。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拐卖、买妻之类事情在现实里并不罕见,我生长在农村,对这样的事有过亲见,所以以我见过的为据说一下电影与现实的区别:
1.被拐卖的妇女大多是生长在山区穷苦地方,家庭生活条件极差,所以外出打工时被骗,电影设定为女大学生找工作时被骗,虽然这样的事也有发生,但并不具备代表性。
2.男方家庭条件也很差,一般男的长相也不好,所以很难说上媳妇,父母有可能是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给儿子买个媳妇,电影在这一点上比较符合现实。
3.买的媳妇在一两年之内基本是没有机会走出家门的,买东西的机会根本没有,等到她可以自由外出时,大概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孩子都快会跑了。
4.邻居家的孩子都会被家长告知不要接近她,而且孩子也不会主动接近她,因为一般是从很远的地方骗来,孩子们基本听不懂她的方言,电影里明显是从很近的地方骗来的,方言都一样,这么近,即使女的长得再漂亮,价钱再便宜,男的也不会买的,太危险。
5.虽然是非法婚姻,不会去领结婚证,可是民警也知道这些事,但是他们不会去主动营救被骗来的妇女,也不会帮助妇女逃走,他们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6.领导视察总是会挑像样点的村子,想那样的山村领导根本不会踏入一步。
7.即使这样,女的还是有可能自己逃回家里,但还是会被男的找到,这时一般两家会达成和解,男方再给女方一笔钱,女的跟男的回去,这时两家已经基本确立了相对稳固的亲属关系,婚姻已属合法,男的每年也会陪女的回家探望一两次父母。
这就是最终结局,确实是对处于相对弱势的女方更加不公平,但从女的被卖到男的家里开始,两个人已经被穷苦命运绑在了一起,虽然一开始无关爱情,但这样的结局无疑是对命运妥协的最好结局。
被拐卖的女性是无辜的,是要反抗的,村民是愚昧的,邪恶的,这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就这么简单,用脚指头都能想得清楚,可李杨用了一整部电影来表现,更深刻的问题,我想他不会想不到,大概是一相情愿的不去想。
从被害女性的角度看,问题很简单,更深层的原因就得去男性村民这里去找,也就是两条,电影里有表现,但显然不是重点:一,传宗接代,这是积淀了几千年的封建遗毒,用十本书也讲不清楚;二,养儿防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代表着农民生存状态的现实问题,做个调查能写一百本书,至于什么“买个老婆,多个劳动力”啊,只能算是副产品而已。李杨没有去想,可是贾樟柯用半部《三峡好人》就讲清楚了。
《盲山》:盲电影作者:黑老八(转载)
相关连接
下一篇:《十三棵泡桐》:成长,就是与青春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