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读书 » 书评

《剥洋葱》书评: 回忆如一场风中的电影

书评

书评发表于2009-04-07 21:23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剥洋葱君特·格拉斯

《剥洋葱》内容简介

在回忆录《剥洋葱》中,格拉斯记叙了他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共11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铁皮鼓》。格拉斯声称12岁时战争的爆发,对他意味着童年的结束,此前的童年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而他在《铁皮鼓》之后的经历,已经为人们熟知,无需写入回忆录。

在书中,他一次次地诘问年轻的自己,一层一层地剥去记忆的外皮,尽管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因为格拉斯认为“必须为这本书找到一种形式,这是最困难的。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我想,所有这一切一目了然,包括文学回忆录的坏名声。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剥洋葱》书评

在长达380页的阅读中,我始终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困惑状态,虽然本书的封面上已经注明了这23万8千字的纪实性质,但是,它们给我的感觉,却比任何一部虚构作品更为虚假(但愿,我的说法不至于冒犯到作者)。如果我再去重复“生活远比小说更精彩”之类的陈词滥调,也许是对作者真诚回忆的侮辱,虽然他曾经无奈地写道:回忆像孩子一样,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他对于回忆的深切追究恐怕不容置疑,即使,回忆的过程就像剥开一个严密而辛辣的洋葱。越是确切的真相,看来越会像是一场苦心经营的虚构,而哪怕最蹩脚的虚构,也会显得煞有介事,这应是生活教给我们的智慧之一。

 

作为一部回忆录,本书所选取的时间跨度稍显狭窄,只是从作者12岁时记叙到32岁为止,共11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铁皮鼓》。正如作者所说,32岁时,当他因为写作了《铁皮鼓》而声名鼎盛之后,他的回忆,就不再具有私人性质了,而12岁时战争的爆发,对他意味着童年的结束,此前的童年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同时,选取这一时间段内的事件作为回忆录的材料,也更是因为大时代背景里小人物的颠沛流离与随波逐流所具有的悲剧感与无力感会更加强烈一些。对一部作品而言,既能保持作者的私密性与个人化的坚持,又能同时具有戏剧冲突的尖锐与荒诞感,是成为杰作的条件之一。

 

但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即便最冷静而客观的对自身经历的复述,也会具有小说式的激动人心之处,恐怕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这也就是本书所制造出来的悖论了。一方面,作者不断提醒着我们他所具有的回忆的诚意,一直在强调回忆的准确性与真实感,另一方面,故事的叙述却又偏偏具有小说的质感,仿佛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从12岁时落入,至今无法解脱,这是一件让人觉得难受的事情,也是本书的力量所在。对于整个世界与一个时代,个人总是渺小的存在,就像一场风中的露天电影,虽然我们能看见幕布上的人影,却被风拉得变了形状,但这种不真切,并不因为画面本身的虚假,而是因为风太强大。

 

在本书中,强大的,扮演着风的角色的是从背景走向前台的那个特殊的时代。关于某些媒体所热衷的,所谓“君特·格拉斯承认其纳粹经历”的宣传,也许能帮助作者多卖出几本书,却是对他最残酷的误读。这种情形,我们也曾经在巴金出版《随想录》的时候见到过。这样一种对自身经历与过去的坦诚展露,并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一种忏悔或认罪,至少,在本书中,作者绝无此意。虽然他在书中写到:我曾被纳入一个体制,而这个体制策划、组织、实施了对千百万人的屠杀。即使能以没动手干坏事为自己辩白,但还是留下一点儿对世人习惯称之为“共同负责”的东西,至今挥之不去,在我有生之年肯定难逃干系了。但是,我倒觉得,作者在之前的叙述中提到的,“甚至不能以‘是别人将我们引入歧途’为借口,为那男孩,也就是我开脱。不,是我们,是我自己甘愿走入歧途”这句话更有勇气,也更能说明了问题的实质。在一个时代的席卷下,所谓的良心总会受到宣传的左右,而所谓的个人挣扎,也会像书中那个绰号叫“这事咱不干”的小伙子一样,很快消失无踪。而等到一切都过去之后,能够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安详的语气,将曾经发生的事情都诚实地讲出来,已是一个作家所能做到的,最具有责任感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表达敬意,至于故意摆出的所谓忏悔的姿态,除了显得滑稽可笑以外,并无其他意义。

 

而关于本书的意义,则是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二战时期那个疯狂岁月的个人记忆。作者用几乎是第三人称的客观视角,留下了一部直接、尖锐、真实的个人历史。相比被粉饰了的,被修改过的,被转移嫁接过的集体记忆,如作者所说的“就像今天,在德累斯顿发生的事情(指盟军对这座城市的毁灭性轰炸)也会被废话掩埋起来了一样”,个人的记忆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冷静的视角,能将我们拉到远处的小山岗上,看着那一块被风吹起的幕布,演出的事情,虽然看起来那么不真切,甚至透露出一股虚假而荒诞的味道,却依然能触动内心。

 

[德]君特·格拉斯著:《剥洋葱》,魏育青、王滨滨、吴裕康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1月,28元。


读品-文/周斌   更多书评影评乐评 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视读符号学》跟着蜜蜂跳舞
下一篇:《爵士乐》书评: 历史和记忆的“我”的结合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