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在写这篇影评之前先将《赤壁上》的影评翻出来又看了一遍,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对于上集中的内容笔者已经淡忘了,说来很是惭愧的,看片无数,能够让我铭记在心的却不多,这是个人生理问题,与影片质量无关。第二是力图将下集与上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吴宇森的这部《赤壁》,以便找到与罗氏《三国》的不同之处!
赤壁下集始于佟大为扮演的孙叔财这个完全虚构的人物,当然,他的出现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完善孙尚香这个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而设置的。这两个人也便构成了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对悲剧性人物关系。在上集中,孙尚香一直以假小子的面貌出现,其作用大体上可以用插科打诨加以概括,但到了下集,她的戏份明显重了许多,而且承载的导演理念也强了许多。首先便是无间道,尤其还是花木兰式的,的确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但更重要的却是她与孙叔财的一段感情戏。
在惨烈的战争大背景下加入一段感情戏,这种温情的手法是电影常用的,所以说此《赤壁》非彼《赤壁》,如果这段温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当然就会立显出战争的惨酷,吴导也是这么做的,于是,影片结尾处,孙叔财终于死在了孙尚香的怀中,与其说是被箭射死的,莫若说是被吴导杀死了。从这对悲剧性人物可以看出,导演肯定要说的主题是战争的无理性与对美好的扼杀,所以结尾处周瑜还来了一句“我们都败了”这样的话。但特别要指出的是,孙尚香与孙叔财之间的这段感情戏并不是我们常规所意识到的爱情,更多的却是友情。
孙叔财是个不辨雌雄的傻小子,孙尚香更多的只是利用他,而两个人之所以产生感情的主要原因则是孙叔财的草根性。孙叔财出现在影片中的第二个作用便是他的身份,一个低等的士兵,一个只想着吃饱饭有傻小子,这样的人物不但是孙尚香所怜悯的,更是导演所要怜悯的人物。战争对于百姓来说到底意识着什么呢?那就是吃饭,没有正义与邪恶,也没有英雄与伟业的说法,只是最简单最朴实的生活追求。
我们必须看到,吴导的确是制作了一部娱乐大片,而且是借鉴了美国那种将所谓的人性光辉引入的制作方法!于是,孙叔财这个人物便成了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他的命运就成了影片中一条极为独特的线索,而他恰恰可以代表赤壁之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们!
仅仅从这个小人物的身上,我们便可以看出吴导的《赤壁》与罗氏《三国》的不同之处。人说老不看三国,因为三国中的人物个个野心勃勃,一场赤壁之战更是将天下英雄枭雄尽皆展现,虽然有贬曹扬刘的嫌疑,但基本上是对战争是否正义不做任何评价的,因为《三国》中的百姓是没有任何思想与追求的,天下才是最终的结果。而在吴导的《赤壁》中,百姓的命运,甚至是士兵的命运被提了出来,于是战争便有了正义与非正义的评判。随便说一句,巴以战争殃及的主要是百姓,所以这是一种很现代很国际的创作理念。
孙叔财为了吃饱饭才来参军的,才会来打仗的,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说,他是被逼的。在《赤壁》一片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即导演有意地弱化了赤壁一战对三分天下的巨大影响,相反,我们更会感觉到孙刘也是被逼的。曹操八十万大兵浩浩杀来,大有一举吞并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与刘备被迫联合抗曹。换句话说,导演拍了一部赤壁之战,而并不是三国的赤壁之战!
这是影片的创作根本,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上集中孙权是如何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找到自信,我们也会理解整部影片为什么孙刘连兵时少了些迩虞我诈,多的却是肝胆相照。因为这仅仅是一场战争,是一场为了尊严而打的战争,无关乎天下的战争。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拍给外国人的电影,因为他们知道赤壁之战在三国中的地位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他们只关心这个故事本身而没有太多的联系,更因为他们要看到一场尊严的英雄史诗,而不是勾心斗角的枭雄逐鹿。而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我们却无法摆脱整体三国演义的框架而将赤壁单独拎出来娱乐一番,所以我们对剧中一些人物的关系以及性格会有种陌生感,甚至是失落感。
削弱了逐鹿中原的野心,增强了反抗侵略的决心,于是孙权与刘备以及帐下这些名将们便与孙叔财一样,是被逼无奈要打这场赤壁之战的,坚守赤壁的英雄们与逼上梁山的好汉们便有着同出一辙的心理动机了!
说得再清楚一些,我们不妨将赤壁之战看作是一场梁山好汉抵抗朝廷围剿的某场战事!只是更惨烈,更令人荡气回肠!www.130q.com
既然是一群好汉,那么影片对人物的描述中最突出的自然是一个“勇”字,于是我们看到了上下集中都有所体显的赵云之勇,也看到了周瑜之勇,还有甘兴霸舍身炸寨之勇,孙尚香只身入曹营之勇,甚至还有小乔杯茶听风之勇。对于吴宇森来说,表现个人主义的勇是他拿手的功底,这一点绝对不用置疑的。
而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更多的则是义气为重。影片中最主要的无疑是两对,一是周瑜与赵云之间的义气,上集中一箭之恩,于是两个人便成为生死之交,话不多,但义气已到,于是再杀敌时,便有了心心相通之感。第二对便是周瑜与孔明之间的义气,如果说前者是武,那么这个义气便是文的代表,重才气,心心相惜,完全没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小肚饥肠。
说到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那就是导演对刘备这个人物的改编。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有仁有义,但在许多评论中一般是假仁假义,也许吴导真的不喜欢这个人,于是在影片中基本就成了不仁不义。在曹操利用病鬼害了江东士兵之时,刘备为了保存实力而临阵脱逃,反倒是孔明先生对周瑜许诺要坚持到底,更有冬节一天,关张赵三人离刘而去的情节,这两段戏可以说是完全推翻了刘备在原著中的形象。虽然在影片结尾等东风之时导演借周瑜之口说出联盟的瓦解只是一个计策,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刘备的变化是不合情理的。
按照剧本的设定,刘备如果走了,那么他再出场就只能是最后一战的时候,这样才会更有悬念更有力度!但中间却偏偏插进一场冬节包元宵的戏份,以关张赵三人的言语将刘备的自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显然是导演对刘备的某种审视,尤其与校军场元宵誓师作了一个比较之后,导演的意图便更加明显了。
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虽然体显出导演对人物的现代思考,但对于整部影片来说却多少是一个败笔,在前面的戏份中,多处是吴军大营与曹军大营的对比,那么冬节为什么不把曹军大营的饺子宴拿出来呢?一边是雄心勃勃的曹营,一边是悲壮同忾的吴军,对于最后一战来说更有铺垫的作用。所以笔者对于影片的处理方式只能理解也许是吴导的江湖义气情结始终放不下的缘故。
《赤壁》全本应该是四个多小时,上下集分别看来暂时都不会让人感觉疲累,不但由于剧中的现代化对白十分精彩有趣,更因为剧情饱满,紧凑,节奏也把握得比较好(下集比上集更好,上集某些地方有些拖)。但想必观影之后的人印象更深的是影片对战争场面的表现,应该说是华语电影中对大场面调度最为出彩的一部影片了。
《集结号》曾经以真实的战争场面而深受欢迎,但其在整体与个体的镜头转换间其实是没有太多章法可言的,只是一味地寻求刺激,所以牵动了观众的视神经。但《赤壁》一片中,战争的场面的确是调度有方,上集中的八卦阵一战里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几个擂台选手,但却无法抹杀对阵法的电影表现,到了下集中,这种表现更加精彩。
笔者多少有些孤陋寡闻,所以很少见到在大场面战争中对阵法的表现,《赤壁》可以说开了这个先河。无论是上集中的八卦阵还是下集中的盾房子阵,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便它并不是真实的古代阵法,但这种形式看起来十分的好看,而且充满了节奏感,令人感到赏心悦目。吴导在拍摄最后一战的时候显然是费了不少苦心,不但阵法具有形式感,士兵攻寨的行动也极有可视性,更重要的是,导演将这种大场面的演义与个体的行动融到了一起,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张弛有度,令观众不但沉浸在视觉的享受中,还不会失去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关注。
说来好笑,这令我突然想到了杜箕峰的黑帮片,同样是强烈的形式感,同样是强烈的剧中个人风彩,相辅相成,充满了张力,在视觉享受以及人物塑造上都起到了相当精彩的效果!
笔者在评论《赤壁上》时所用的题目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国》”,吴宇森导演显然是拍出了自己心中的三国,一部好看有趣的《赤壁》。作为娱乐大片,它让人跳出了自己思维中传统的那个故事,所以,我们看的是《赤壁》,不是三国的“赤壁”!
作者:韩兮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