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中国电影影评

《非诚勿扰》:冯式喜剧浅析-裸奔

admin

admin发表于2008-12-21 23:22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非诚勿扰》

我想之所以现在看了《非诚勿扰》之后还有人给冯小刚叫好,不过只是基于对他的迷信的惯性,还没有看穿他那件皇帝的新衣而已,总有一天,观众会发现冯小刚其实早就开始裸奔了。

 

还真是佩服冯小刚在中国电影观众中的号召力,昨晚去看《非诚勿扰》,赶上周末,电影院里人山人海,排队买票就排了一个小时,最后还只买到一个小时以后场次3排的最边座。这里应该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也可能会有被看过的朋友忽悠来的。在这里我就不忽悠大家去看了,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对冯小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产生严重质疑,我真想问一句:冯小刚,你还会拍电影吗?

 

看电影的时候影院的笑声很密集,特别是前半部分,笑点集中在葛优的对白身上,只要葛优开口,说什么观众都笑,这个心理暗示作用太强大了,大家似乎是觉得我们是在看冯小刚拍的贺岁喜剧片,所以我们必须要笑,即使不好笑皮笑肉不笑我们也要笑,不笑就对不起那电影票钱,不笑就不是在看冯小刚喜剧电影。于是才开始我也跟着其他观众笑了几次,但很快我就觉得不对劲了,这种肉麻当有趣的过时东西没什么好笑的啊!

 

我原来曾经说过,让人哭不代表这就是部好电影,但让人笑也未必是一部好电影,因为笑能分为主动的会意的笑和被动的被胳肢的笑,这是有本质区别的,而冯小刚在《非诚勿扰》中所制造的笑料,基本上都属于后者。

 

我很遗憾地发现,冯小刚驾驭语言的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多年前王朔小说的水平上,那种抖机灵式的调侃不会是一个正常的人物在生活常态下所能说出来的。且不说我们总听这样的语言会产生的审美疲劳,这样的语言的大量出现,会造成一种间离效果,观众不会觉得这是人物在说话,只觉得这是葛优在说话,是葛优在说编剧导演苦思冥想之后给他安排好的台词,观众入不了戏,我们不是因为剧中人物而笑,而是因为演员本身在笑。这就像我们在看小品,看的时候我们不会在意小品中的人物,而只在意这是赵本山,这是宋丹丹,这是范伟,这是由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决定的,15分钟的节目,每30秒钟要让观众笑一次,没时间全面交代人物,只能依靠演员本身给观众的审美惯性迅速制造笑点,但一个小品连演两个小时看你还笑得出来吗?喜剧电影不是这么拍的啊,需要把观赏者代入到人物中去,让观众融入到情节中去,要是一部电影总是在提醒观众演员和导演的工作,这电影就成了一个灾难了。更何况你的语言也比不上人家赵本山的小品和郭德纲的相声,我何必去看你啊?

 

我上一篇日志刚说了关于很多喜剧侮辱观众智商的问题,其实我在那篇文章里本来还想说,在中国的喜剧导演中,冯小刚在拿捏这个分寸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但到了《非诚勿扰》,我发现冯小刚彻底露馅了,里面大量的情节设置都是在把观众当白痴的。

 

这部电影的情节的起点是葛优扮演的秦奋卖了他发明的那个分歧终端机给范伟扮演的风投商人,你觉得这么个东西卖200万英镑可能吗?这个投资商要傻成什么样能买这个啊?(范伟的喜感还是来自于他的药匣子口音,冯小刚啊,你太没创意了吧?)一个人发明这么个东西来高价出售,这人不是精神病也是偏执狂。也就是说这个情节是不成立的。不过不成立也没关系,喜剧允许荒诞,但要风格统一吧?既然你开始荒诞了你就荒诞到底,可到后来又很正常地讲起现实世界的事情了。发明那么个不靠谱的东西去卖专利的人,能有后面那一系列充满智慧充满人文关怀又深情款款的举动吗?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啊!(很有趣的是在片尾字幕中该专利的发明者署名给了彭浩翔。)

 

再说那些来应征的人们,同性恋、老年痴呆症、性冷淡、要他到深山老林里倒插门的、给肚子里的孩子找后爹的……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吧?你拿一些发生率几乎为零的事来逗我们笑,我只有两个字给你——拙劣!而且你要是有能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也是你的本事,可最后不可能还是不可能,你拍了这一堆除了胳肢人有什么意义?是有助于刻画人物还是为了揭示社会现象?可能当时观众会笑两声,但过后一想,这不就是扯淡吗?而且还是瞎扯淡。卖墓地那个稍微靠点谱,但说两句话观众都知道那人要干什么了,完了还在那儿故弄玄虚地展现那么半天,以为是多大的一个包袱呢,这在一部电影里就属于冗余信息,让人厌烦,而且这样的情节也太老套了,说实在的,五年前我给一个电视栏目写短剧的时候就用过这个情节,只不过那个是卖保险的。据说这部电影的灵感是来自于陈国富的《征婚启事》,那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其实两相对比一下就能看出端倪,《征婚启事》里面刘若英面对的应征者尽管性格各异,有的也有怪癖,但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的人物和事件,我们有认同感,这应该是现实市井喜剧的基础吧?

 

还有在北海道教堂忏悔那一场戏,这样洒狗血的段子冯小刚都能编出来?还当个重场戏来拍。神甫都走了葛优还坐在那里说,太烂的情节了啊!这个人物一会儿精明一会儿弱智的,这电影还能看吗?而且为了铺陈那个时间很长,就设计了在教堂外面舒淇扮演的梁笑笑和邬桑的乏味对话,为了解释一个错误而犯了更多的错误,彻底地把这场戏变成了垃圾。还有就是让葛优带活动面具和穿熊衣,纯粹是为了出洋相而出洋相,都是很低劣的搞笑手段,而且完全与主线情节脱离。这电影要是去掉这些垃圾笑料,剪掉半小时应该还能看。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如此多的败笔是由于冯小刚缺乏诚意还是水平有限,冯小刚作为本片的编剧,最大的问题在于结构和节奏。让《非诚勿扰》显得很愚蠢的是这部电影基本上是由连篇的对话组成的,一场接一场的对话看得我几乎要崩溃,我想象一下这电影的剧本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每场戏就是交代一下时间地点之后就开始甲说乙说甲说乙说一直到自后,而且这些低效率的对话分布均匀,没有递进,对情节的推动力也很有限,这让这部电影像极了一部电视剧,比《画皮》还像,而且还是个情景喜剧。如果是编剧系的学生写出这样的电影剧本来,应该是要被老师判定不及格的。秦奋第一次和梁笑笑喝酒时讲述前史的那一段冗长的陈述,他讲述的故事真不是一般的乏味和矫情,可能冯小刚也意识到这里叙述的无力了,于是让葛优做痛哭流涕状,这是一段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一段,因为实在是太别扭了。情节根本就达不到那样的情绪,就看葛优在那里面目扭曲地挤眼泪,我还以为后面有什么噱头,但看到最后就是这么一场滥情戏,说悲情不悲情,说好笑不好笑,我不知道在这里冯小刚是想让观众笑还是感动,笑吧,毕竟在说一件挺悲惨的事,感动吧,看着葛优那样子观众怎么可能感动得起来呢?冯小刚,你到底要干嘛?

 

其实这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的设定很像冯小刚早期的作品《不见不散》,而且我也觉得那是冯小刚的贺岁电影中叙事最圆熟的一部,至少是在用故事来展现人物的。我是没数《非诚勿扰》中葛优和舒淇泡了多少次茶馆和酒吧,聊了多少次天,一部完全靠对话而不是动作来推动情节的电影只能说是一部无能的电影,也许有人说是有这样的全片对白的电影的,但这是一部商业片,是给人制造兴奋的,你从头到尾地聊天,我费那个劲跑电影院里去干嘛啊?其实对话多也没关系,拍摄的时候稍微有点技巧好不好?森田芳光的《宛如阿修罗》,里面对话的场景也很多,但他在拍对话的时候,镜头始终是运动的,从来不用没有技术含量对切和反打,巧妙地揭示了人物关系和内心归属,看起来毫无枯燥的感觉;周防正行的《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里面大段的法庭戏,全是对话,但完全是靠镜头调度和画面构图的表意功能来将其中的心理紧张程度推到顶点的。而在《非诚勿扰》里呢,所有的对话全是最白痴的处理方法,交代人物关系,然后就是对切和反打,基本没有画面内的调度和镜头的设计,枯燥到了极点。本来就是一个无聊的剩男剩女寻求感情依托的故事,一无新意二无技巧,一直到最后我也没看出这两人在一起的必然性。还有就是最后梁笑笑跳海的情节太傻了,而更无厘头的是居然还恰巧被过路的渔民救起来了,这么肥皂和勉强的情节,我还以为只有在琼瑶剧里才能看到。这电影实在不值得去贡献票房,自己在家看DVD吧,什么也损失不了。

 

作为一个自己熟悉的题材和风格,冯小刚所表现出来的对影片内容和形式的失控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感觉他是在很勉强地把一些电影元素用最初级的方式捏合在一起,但实际上整体的内容和形式是割裂开的,比如音乐。一直认为在中国的导演中,冯小刚对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还是比较出色的,但在《非诚勿扰》里,音乐基本上是游离于画面之外的。片名过后第一场约见应征者的戏,配的是杨坤唱的一首英文歌,不知道这里的运用有什么用意,杨坤的半吊子英语即使是在唱歌的时候也很别扭,冯笑笑在日本跳海,配的却是尚雯婕用法语演唱的歌曲,莫名其妙啊!在《天下无贼》中开篇用的也是小野丽莎演唱的法国香颂,但在那里觉得音画还算和谐,到是《非诚勿扰》就显得很生硬了。冯小刚是不是以为用点非中文歌曲就有助于提升影片的格调呢?真是可笑。通篇的音乐都存在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起到推动情绪升华剧情的作用,我回忆不起哪一段音乐的运用打动过我。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画面是那条蜿蜒漫长的公路,是要代表主人公未知的命运吧,这样的意向运用很生硬,也很初级,北海道段落冯小刚可能是要拍出点公路片的意思,但全然没有感觉,随路发生的事件很随意,与主线情节和主题基本无关,完全是在凑戏。

 

冯小刚一直在用对观众表示诚意来掩盖自己的无诚意,他总是说他考虑最多的就是要让观众觉得电影好看,这样才对得起观众和投资方。他是对得起投资方的,他的电影赔钱的只有一部《夜宴》,这次他更是很高调地说电影在上映之前已经靠植入广告收回了一半的成本了,这也真有效,看电影是时候我边上的一对情侣观众就一直在留意着片中的广告,电脑、银行卡、手机、威士忌,甚至还完整地介绍了杭州的一个湿地公园。但要说他对得起观众,我倒觉得值得商榷一下,特别是在他真正成名以后,我觉得他只是一个喜欢把玩观众心理的电影阴谋家,在他最近的三部影片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应该说《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喜剧中最差的一部,乏善可陈,原来还有王朔、刘震云、石康、赵本夫这些作家在剧本上给他托着,至少片中的人物还立得住,到了《非诚勿扰》,由他自己独立编剧,就全面崩溃了。《夜宴》的失败已经证明了他创作的局限,他没有驾驭深刻主题和内涵的功力,到了《集结号》,更是将一个宏大的战争人性主题处理得极度简单化和庸俗化,除了制造大片卖相、迎合意识形态和廉价煽情,在影片结构和技术层面上毫无追求。看了《非诚勿扰》,我明白了冯小刚可能不是不想追求,而是他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这是一个丧失思考能力的人。冯小刚一直是个很自恋的人,很执着于自己的风格,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有时候会显得过于自负和小家子气,而且他的所谓风格已经已经落后于时代和观众的审美需求了。我想之所以现在看了这部电影还有人给冯小刚叫好,不过只是基于对他的迷信,还没有看穿他那件皇帝的新衣而已,总有一天,观众会发现冯小刚其实已经开始裸奔了。

 

去年几乎是相同的时候,我写下了《集结号:中国电影的耻辱》那篇引来无数板砖和谩骂的日志,今年又遭遇了令我更加失望的《非诚勿扰》,我对冯小刚本无成见,完全就事论事,欢迎大家和我交换观点,侮辱谩骂的语言暴力爱好者止步,或者你至少耐心地把这篇文章看完,我们在一个彼此心照的平台上交流。

 

 

《非诚勿扰》:岁末寒风中,冯小刚裸奔而出    作者: 麻绳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译制电影三十年
下一篇:《秘岸》: 解秘生活

共有 5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0 [顶] 0 [踩]
130影评网网友 发表于 2009-01-13 15:26
130影评网网友 
大部分同感,支持作者的诚意。
0 [顶] 0 [踩]
130影评网网友 发表于 2009-03-23 20:02
130影评网网友 
非常
拍你板砖的都是没穿衣服皇帝旁边的大臣
0 [顶] 0 [踩]
130影评网网友 发表于 2009-03-23 21:08
130影评网网友 
深有同感!不过观众的口味总是庸俗得多。
0 [顶] 0 [踩]
130影评网网友 发表于 2009-03-26 15:41
130影评网网友 
写得好
0 [顶] 0 [踩]
130影评网网友 发表于 2009-07-08 07:33
130影评网网友 
瞎说,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