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个神圣而又平凡的词汇。得不到,所以永远带着诱惑与美好的幻想;得到了,突然间觉得变成了白开水一样的平淡。
电影,运用它独特的视听特性,也在始终不断的演绎着这个奇妙的东西。1998年第71届奥斯卡评奖时,约翰·麦登的爱情片《莎翁情史》,击败了了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和反映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的影片《美丽人生》,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同时还获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或喜剧类电影配乐等七项大奖。这在当时引起了一些影响很不好的评论,但静下来想一想,既然那么多的权威性的评委最终敲定了这部影片,肯定具有它很大的成功之处。
《莎翁情史》简单的讲,讲述的是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经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过程。穷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中遇到瓶颈,在一次演员招聘中遇到了来应招的贵族小姐的薇奥拉,但由于等级社会不允许他们这种超脱现实的爱情,薇奥拉必须嫁给韦赛斯爵士,二人却依旧疯狂的恋上对方,在不断地幽会过程中,莎士比亚的创作也因为有了现实生活的情感基础而文思不断,最终上演了一场轰动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影片最后薇奥拉也只能嫁给了韦赛斯爵士。
本片中在叙事结构上沿用了“戏中戏”的套式,现实中的莎士比亚和薇奥拉,戏剧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就在这两个时空之间不断地交错,两段感情却是同样的苦楚。只是心中那份压抑的情感,摆脱不了现实的束缚,于是现实中情感的信仰只能寄托在戏剧的表演中,只能寄托于身体的激情之中。于是影片的前半部分中,戏剧排练和莎士比亚薇奥拉两人激情的缠绵来回交错构成了前半部分中高潮点。
本片在音乐上也具有相当突出的特色,恢宏大气的交响乐,把当时宫廷豪华奢侈的生活状态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还有本片的台词是片中的一大特色,因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所以台词上必须符合戏剧的需要,还要符合当时的社会语境和文化背景,更主要的是还要富有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诗意和情怀。本片中的场景,建筑,大剧院,市井,街道等也通过完美的综合运动镜头再现了16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很大气,恢宏。
本片也为我们传达了一个关于爱情的理念,真正的爱情不一定就是长相思守,不一定是朝朝暮暮;真正的爱情不一定非得是甜言蜜语,也不一定是没有欺骗和谎言;爱情不一定就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触摸,也绝不是对爱情的诋毁。爱情的本身,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无关长久,无关身份,无关身体,只不过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把爱情世俗化了。爱情的本身是美好的,应该是没有痛苦的,没有阻扰的,更不存在有什么阶级的牵绊。莎士比亚和薇奥拉相爱的过程中,他们有意或无意的彼此欺骗了对方,莎士比亚没有告诉薇奥拉他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而薇奥拉最初也是女扮男装去应找演员才遇到莎士比亚,因当时女子不能粉墨登场而隐瞒了这个事实,这一切彼此间的谎言在真正的爱情面前况且无关痛痒,更何况那些世俗的阶级阻扰。只是,莎士比亚和薇奥拉不得不承认他们活在这个现实中,我们所有的人都活在这个实实在在的世俗的现实中,最终还得回到它的“包裹”里面,所以最终两人还是没能走到一起。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他们的爱情却在一起,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去维护这份爱意,去保护爱情的纯洁,去宣示爱情的真谛,哪怕是只能默默地记在心里。
作者: 墨和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伦敦,年轻、充满才气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因没有写作的灵感而陷入生活的低谷。没有爱情的滋润,伟大的莎士比亚却江郎才尽,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不管剧场老板和债主给他多大的压力,他就是没有创作下一出戏的灵感与动力。富家小姐薇奥拉热爱戏剧,十分崇拜莎士比亚,聪慧美貌的薇奥拉也让莎士比亚一见倾心,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激情。
作者: 收藏家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