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阁 » 奥斯卡国际电影节

奥斯卡最佳影片: 《勇敢的心》,1995

浅影

浅影发表于2008-12-12 22:51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勇敢的心Braveheart》

这一段前言是我后来加上的:第一: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网友的幽默感的,但这次颇出我的意外。麻烦下一个进来的网友在拍砖之前注意一下,偶这是篇搞笑文章,请调动一下你幽默神经,OK?第二:我最讨厌跟一种人交流:粉丝。这种人毫无理性可言,凡是给他们喜欢的人或东西添堵的,一概用最难听的语言辱骂之。虽然在文中对梅尔·吉布森有些不敬,但他其实是我比较欣赏的演员之一,就冲他在《小鸡快跑》里那句“FREEDOM”,我就敢确定,这是一敢于自嘲,懂得幽默的哥们!但喜欢他的人并不一定都懂幽默感,比如他的N多佳作,有些人却只对《勇敢的心》顶礼膜拜,对于这群独独喜欢老梅一部作品的人,我简称他们为“梅独”。奉劝那些一边手淫《勇敢的心》一边意淫FREEDOM到走火入魔的梅独们,这篇文章不是写给你们的。你们可以走人了。
 
不好意思,用这样一句能气死阿基米德的话来作为本文的标题。但这的确是看完《勇敢的心》之后的惟一感觉。
 
本着对主旋律电影的深恶痛绝,本人对一向出演美国主旋律的梅尔·吉布森大哥一向敬谢不敏,具体请参考《爱国者》——如果你从老梅的片子里看不出主旋律来,就当我没说过。这部《勇敢的心》同样主旋律得令人发指,高大全的完美主角、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威廉·华莱士同志,脸谱化的大反派国王、残忍奸诈而且有严重扒灰倾向的长腿爱德华,还有那句喊得震天响的“FREEDOM”!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了数年的影迷同胞们,看到这样高喊革命口号(或者说是反革命口号)的镜头居然还能感动得起来,当真是脑子进水的可以。但极其讽刺吊诡的是,在中国,居然有N多人把他捧成经典!一边对国内主旋律嗤之以鼻,一边对美国主旋律顶礼膜拜,对于这帮人,偶只能送他们一个单词:ASSHOLE!
 
老梅的恶心之处在于打着颠覆历史的旗号大搞美国快餐文化,整得好好的电影和肯德基一个味:
 
先说威廉同学起义的原因,老爹、哥哥等一大帮苏格兰哥们被弄死了,威廉同学却擦干脸上的眼泪和鼻涕,掩埋大伙的尸体,跟着从天上掉下来的有钱叔叔跑路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带走了小女孩送给他的一朵鲜花,按说“上山学艺,下山报仇”这种戏码,小时候听书都听腻了,对威廉同学的王者归来压根提不起任何兴趣,但威廉同学回来之后的终极目的就是盖房子娶老婆?拷,再买头牛整个跟《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一个理想,看到这里鼻子就先气歪了,这哪是叱咤风云的威廉·华莱士?整个一小富即安的家居小男人!与此同时对美丽的女主角的性命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因为众所周知,在美国电影里,爱情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能够刺激拥有“农妇山泉有点田”远大理想的威廉同学揭竿子,恐怕只有从男女关系上下手了。事实证明在下的确有去美国从事编剧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的潜质,美丽的女主角在和威廉同学打完一场野战后,顺理成章地被帝国主义反动派……不好意思,说顺口了,是被英格兰鬼子(不好意思,又说顺口了,就这么着吧)给割喉了!没办法,为了让威廉起义和电影继续演下去,只好牺牲你了!
 
然而,这并不是第一滴改变历史的JY,电影一开头,长腿爱德华一世在跟贵族们讨论怎样统治苏格兰时,当提到土地和税收时,众贵族一脸难色老大不情愿,但当长腿提到“初夜权”,也就是英格兰贵族有权在苏格兰人的婚礼上占有新娘的初夜时,众贵族一个个双眼圆睁欢呼雀跃,就差没跪下来吻长腿的大长腿了,然后在表现英格兰人在苏格兰的残酷统治时,没有出现任何横征暴敛,只是用一个极其煽情的慢镜头表现了一个苏格兰少女如何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而自愿献身给英格兰贵族。而点燃英雄威廉小宇宙的,不是怒火,而是想强暴威廉同学妻子的英格兰老鬼子那股无处发泄的欲火。所以,整个苏格兰人民的抗战史,便在一股浓重的JY味道下展开了。
 
说到这里,有人一定要质疑本文的题目了:“就算如你所说,这也只是苏格兰而已,为什么要说英格兰呢?”列位有所不知,看球要看后半场,看电影同样如此,电影的前半段,只是英格兰种的JY在发威,到后半场,该轮到主角的JY上场了!为了让威廉同学的JY有个好的归宿,美女中的美女苏菲·玛索出场了,说到这里,真的要佩服编剧大人的用心良苦,为了让苏菲·玛索扮演的法国公主伊莎贝拉出场和威廉同学肉搏,编剧让这位本来应该在长腿爱德华死掉一年之后才嫁过来的美女提前N年来到英格兰,联想到电影的第一句话“历史本来就是战胜者书写的”,编剧这种自打嘴巴的篡改历史行为真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而按照美国电影的逻辑,这样的美女不跟男主有一腿,实在是太不符合逻辑了,于是公主大人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和威廉同学有了“一夜之情”(写到这里,不得不再顶一下张艺谋大人的造词功力,这个“一夜之情”实在太雷了……跑题了,打住),然后在电影的最后,伊莎贝拉趴在长腿爱德华的耳边得意洋洋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我肚子里的种不是你儿子的,是俺们家小威的,你们英格兰人头顶的帽子都在冒绿光了,以后这江山可就姓苏了,哇哈哈哈……出轨都出得这么荡气回肠,真女中豪杰也!而威廉同学泉下有知,当含笑九泉:“老子虽然没能打败你们,但老子的JY打败了你们!”但事实上,伊公主肚子里的孩子,也就是爱德华三世出生的时候,威廉同学已经死了八年了,于是乎我悟到了《勇敢的心》的另一个译名《惊世未了情》的真正含义,原来是这么个“未了”法啊,果然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啊!
 
JY横飞、漏洞百出、故事单薄、打着修正历史的旗号篡改历史,各位,下次再说这部片子经典前,先问问自己:除了近乎完美的音乐和让男人穿上看上去更男人的苏格兰短裙,你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 捉刀人

 

 

一、童年的继承


    威廉·华莱士并不是天生异禀的英雄,充其量是个平民的后代,虽然他的父亲曾经领导了一次小小的抗争,可比起他后来的作为,有许多的不成熟、不成功的因素。他的父亲是那时平民的代表,他的起义,动力不在于自身阶层对自由的认识和评价。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本着对阴谋者的痛恨以及忠诚于领主国家的信念反抗,甚至都没有战胜对手的意图,他只是要让那个暴君知道,平民也有斗争的勇气。英格兰王为了扩张吞并苏格兰领土的野心,布下圈套暗杀了所有参加议和者。童年华莱士被那张扭转的苍白面容惊吓,而后又想随父亲一同出征,这不是因为他具有超出同龄的勇气,而是因为对死亡的概念他还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直到他看见父亲和兄长的尸体,还有淋漓的血。他在父亲的坟前忧郁,年幼的莫伦在众人离去时奔回来,给了他一朵蓟花。[蓟花是苏格兰国花]这时,华莱士流泪了。他终于知道了死是什么,那是意味着失去熟悉的亲切,不再拥有温情。影片中,他的叔父端起他的下巴,说了一句:“你真象你的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并不象字面上那么简单,仅仅是对他容貌的感叹,仅仅是对陡感孤独和恐惧的华莱士表白:“我们是一家,你身边仍然有可依靠的亲人。”他的叔父是个智者,他比死去的兄弟更理解抗争的目的和意义。他要华莱士学习拉丁语,告诉华莱士,在学会用武器前,必须先学会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拉丁语理解上帝的所在,真理才赋予人自由。幼小的华莱士当然还不能彻底懂得这些,他还不断沉浸在对故土的留恋和失去亲人的哀伤里。他在梦中和父亲对话,父亲对他说:“心是无法禁锢的,拿出勇气去追求!”这无疑是对生命意义的最早启蒙。华莱士的叔父带着他游历欧洲,只有在他长大成熟以后,才真正从两个先人身上继承了宝贵的遗产:理智和勇气。从此伴随他寻找生命的自由。


二、生活的热望


    威廉·华莱士从国外归来了,回到故乡,他就热切地亲吻久别的气息,与老友重逢砥砺的喜悦和参加他人载歌载舞的婚礼,让他都没有意识到,在他国统治下的短暂美景,从来也不可能摆脱蹂躏的阴影。英格兰国王发明的初夜权,意在吸引本国贵族安心在苏格兰的土地上驻扎开拓。[“初夜权”的风俗其实并无历史依据,这样虚构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可这种剥夺了人道的特权,无疑使得平民受到了更深重的压迫。白皙的新娘没来得及投入丈夫的怀抱,就被赶来的英贵族制止了,新郎本在愤怒中意图反抗,马上就受到了利剑架颈的胁迫。新娘在内心天平上选择了他的生命,那拂开刀剑的手,那耳边的轻语,终于让爱人在武力的淫威下,不得不忍受被人夺走心爱的痛苦绞割。这种时候,个人的愤怒和反抗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华莱士是个逃避者。他只想做个老老实实的人,过普普通通的生活。面对这样的环境,他还是希望能够凭借一点小聪明,抓住那法律的漏洞,和心上人继续游离现实的残忍。深林里,他和莫伦秘密结婚了,华莱士成了一个男人。梦境终究会结束,不管曾经如何甜美醉人。


三、起义的责任


    英军的跋扈在众人企求和平的忍耐下激增,连还没有足够地位和资格享受初夜权的那个英格兰老兵都觉得,自己对于苏格兰人当然可以为所欲为。别人并不知道,莫伦和华莱士的真实关系,但是那家伙就在光天化日下调戏莫伦。他兽性大发时,已经顾不到身边苏格兰人如何众多,甚至听不到自己同伴的劝阻。是什么让他有那么大的胆量?--想通过亡国生涯发展社会实力的人,你替我思考吧。因为反抗污辱,莫伦被杀害了。威廉华莱士的理想主义生涯也就此结束,除了悲愤而起,他再没有继续欺骗自己的理由。那时的他还依然称不上是第一个觉醒者。他只是第一个没留住爱人生命的不幸者,由于不幸而反常,违背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原则。他的率先回击就赢得了响应,那是久忍屈辱的大爆发。众人围着他大呼:“英雄之后!华莱士!”可华莱士心里知道,他宁愿向死神屈膝,要回自己的爱人。他在莫伦父亲面前下跪,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只想得到宽恕!华莱士不是想号召别人,也不想当众人的领袖。邻镇的人赶来投奔时,他还劝人回去,因为他认为此时骑虎难下。起义是被动的,投奔义军的人数不断增长。如大海纳百川,要想推拒也不可得。这是个异样的循环,众人为他的勇气而激励,放弃了苟且偷生,投入战斗,而华莱士也正是被投奔者的热情激励,思考起自己的责任。他不能舍弃众人的信任,更看到了起义背后鼓舞人心的真正目标:生活的自由。没有对生活的热望,成就不了一个热血男儿;没有对人民的义务和责任,成就不了一个英雄。


四、现实的抉择


    威廉·华莱士赢得了传奇英雄的名声。他一呼百应智勇双全,在不断的胜利中,自蔽的苏格兰贵族甚至也被打动。贵族们想仿效他的模式,领导手下的雇民为他们捍卫土地。然而面对英格兰敌军的强势兵力,他们自己在怯懦,做议和的打算,因此号召显得如此空洞,远不足以让众人觉得有为此赴汤蹈火的必要。华莱士的队伍在他们将退却时来到了,一通震撼人心的演说,明白无误地阐明了这战争和平民们的关系:他们的坚守不是贵族们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嗨,战斗或许会令你死去,逃避后你可能生存,至少暂时能活命。从今而始,直到多年之后你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时刻,你会不会宁愿用这些苟活的日子换取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仅仅是回到这个战场,一起对我们的敌人宣告: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可永远也无法夺走我们的自由!……”[这段鼓舞士气的对白借用了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华莱士的鼓励振奋了众人的斗志,通过他周详的部署,这次贵族与平民联合的战役以寡敌众,用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胜利。贵族们也愿意利用他的感召力和战斗力保卫自己的权益,赐给了他及起义领导层贵族的封号。华莱士学识本就不比那些世袭的苏格兰贵族少,不是个没有头脑的人,他知道贵族们的最终企图,可他暂时还只能借助他们的兵力和武装,扩大义军的规模,对抗英格兰的军队。阶级的分歧并没有阻止他对贵族朋友罗伯特的信任,华莱士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了解到罗伯特与别的贵族并不相同。罗伯特的志向没有仅仅停留在收回部分领土,并以几个战役的胜利做威胁,与英格兰人回到谈判桌上。他想的和华莱士一样,重新建立起完整、独立的苏格兰。华莱士对他交心,希望可以结成长久的同盟。然而,他不得不接受一次教训:利益面前,不同的阶级间没有永恒的挚诚。


五、理想的困惑


    在对英格兰国王面对面的较量中,爱尔兰的雇佣军临阵倒戈,投入了苏格兰的怀抱,可那些苏格兰贵族却因私下的交易而背叛了义军,部队临阵脱逃。华莱士徒然一再挥动着令旗,可无法挽回背弃者的脚步。孤军奋战,苏格兰和英格兰一同在长脚的乱箭指命下纷纷倒地。华莱士也受了伤,一腔悲愤化为对那个暴君的最后一搏。他拍马向扬长离去的长脚追击,已经不在乎人数众多的卫队,他想战至最后一息。回头迎战的铁面人把他打落下马,华莱士趁他下马来看时,制住了这个敌人,挥刃割向他的脖颈。那人因绝望而惊叫,挣扎中,华莱士剥落了他的头盔……华莱士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眼前的敌人竟然是罗伯特!初次看时,只体会到华莱士异样目光中流露的是惊痛,是迷惑,是难以置信。他丢开剑,颓然躺倒在地,仰面向天等待屠戮,仿佛是对友情的绝望。但细细品味,才发现他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来忏悔。按他对敌人的态度,他才不会对背叛者有妇人之仁。按他孤身挑战的勇气,他也不至于因为失去友情而如此伤心绝望,何况他曾经失去过一次最重要的爱人。自暴自弃只有一个原因:他觉得自己不配,也无法再承担领袖的角色。“为何志向那么远大的朋友也会背弃自己的信念?为何‘苏格兰’这称谓在平民和贵族间永远有着不同的意义?……太多的生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我才是真正的罪人!是我许诺他们将在自由的国度里得到尊严,结果却让他们在欺骗中无谓地牺牲!”身为义军的精神、军事领袖,他悔恨自己因为轻信而将众多的追随者陷于死地,无地自容,羞于面对血流成的河。这使华莱士的精神崩溃,除了以死相谢,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还能干什么。幸亏罗伯特良知未泯,在最关键的时候将华莱士推上了他战友的马背,让他们摆脱了追兵的威胁。这让华莱士拥有了第二次生命,使他有机会,重新寻回信仰,进一步理解生的意义。


六、英雄的使命


    义军受到了重创,威廉·华莱士对战略的观念也开始转变,他脱离了对贵族部队的幻想,在暗中积蓄真正的有生力量。尽管他身边依然围绕着坚信他的战友,可他在继续领导众人之外,选择了单匹马的游侠方式,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叛徒国贼。驰骋在苏格兰的旷野山峦,华莱士的名字更多成为了一种象征,他是苏格兰平民的救世主,苏格兰贵族的复仇神。对英格兰人而言,他是敌人和不死的战神,在那个被冷冻的王子妃心里,那是男子汉与爱神的别称……华莱士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崇拜的凝聚力并不是胜利的全部保障,特别是因为两次通过王子妃的密报才使义军躲过劫难,让他看到,继续依靠装备军力落后的义军孤立作战,不但无法从根本上动摇英格兰的统治,很可能还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当他得到罗伯特的合作建议时,华莱士又一次面临抉择。有人认定那是圈套,爱尔兰战友斯蒂芬则从上次罗伯特对华莱士的营救中,看出他内心的矛盾,相信他有为过去感到耻辱而想重新做人的可能。尽管如此,众人都认为去赴约是种冒险,不希望华莱士以生命作赌注,博取两个阶层的再度同盟。为了缩短战争进程的那一可能,为了保留更多的生命以享受自由,华莱士还是去了,孤身前往,拒绝斯蒂芬的陪伴,以免给他带来危险。这不是疯狂的愚勇,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这是他凭理智和对局势判断作出的选择“如果总要有人为此流血,希望那就是我一个人的血。”威廉华莱士入城会面时,果然落入了苏格兰贵族上层和英格兰王室共同合谋的陷井,这个陷井连罗伯特也不知道。从表面来看,华莱士的被捕应了别人的猜测,可是由此而促使罗伯特与其父亲的彻底决裂,断绝了英格兰统治者对苏格兰的最后控制,那华莱士付出的就并非是无谓的代价,他的牺牲意义深远,更不是毫无价值。


七、勇敢的心灵


    面对审判,威廉·华莱士表现得镇定自若,坚决否认自己的行为是叛国。在他心目中,他是独立的苏格兰人,当然不承认英格兰王室拥有对苏格兰领土的主权。长脚已经濒临死亡,可他仍在喘息着,不看到这个对手的悲惨下场,他就死不瞑目。王子妃前去探望,开始希望他能够认罪,以得到开恩砍头了事。当她知道华莱士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劝告时,给了他一瓶麻药。一旦拒绝认罪伏法,华莱士将要面对的是刀钩掏挖内脏的酷刑,濒临死亡的时间相当长,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一定要坚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她希望至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让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惨烈。在王子妃泪流满面的哀求下,作为安慰,华莱士终于当她面喝下了那液体,却在她离开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药。除非做叛徒,那时的受刑,完全是无法逃避的选择。一样是捍卫自己的信仰,总之是个死而无悔,何苦要拒绝没有痛苦的了断?第一次看到那情节的时候,以为那是影片为了体现英雄主义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英雄因为情人的恳求而放弃一度坚强的外表,无疑就损害了英雄的形象。可当再往下看时,我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华莱士在囚房中祷告:“我非常害怕,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就死从容。”原来他是这样恐惧!原来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惨痛!这是为什么?万一在刑台上,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信念,这个曾经振臂一呼,万人响应的英雄岂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耻辱?华莱士囚于马车,从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经过,浸没在飞来的垃圾和恶毒的叫骂声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绞架,又在咽气前夕放下,面对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来还是沉默不语。直到在绞轮架上拉得关节脱臼,又到刑床上剖割,华莱士一直没有屈服,哪怕是发出一下呻吟……喧嚣的人群在他的坚忍中,渐渐静默。终于,一个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开恩” 一个声音带动了所有人的知觉,“开恩”呼声在人群里扩散,越来越高……连躲在人群中的战友都不忍心看他继续承受这样的折磨,痛苦地低声道:“求你叫出来吧,就说一声也好,只要一个词,开恩……”主刑官不断怂恿着,当他以为华莱士终于要开口,说出那个让他保留一点征服者虚荣和尊严的词时,示意执刑者停止用刑。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华莱士倾尽全力长呼:“自由!”暴君在这一瞬瞪目死去,战友在这一刻垂睑泪下,王妃在这一时失声痛哭,刽子手在这一刹莫名失望……我在这时候禁不住激动,哽咽中,看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原来对英雄概念的认识是那样浅薄!其实直到这时,华莱士才成为了真正的英雄,能够看得见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个英雄的剪影和轮廓。华莱士不吃麻药的原因很简单:他既然有自己的信仰,当然应该从始至终去坚守,接受一切考验,哪怕是极端痛苦的折磨。这是他不愿意回避的。如果他终于屈服,他不怕证实自己的软弱。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否能坚持到最后。如果吃了麻药,那就是错过了认识自己灵魂的机会。那样做不是为了摆脱沽名钓誉的嫌疑,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实的存在。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超脱民族、阶级、立场、时代等等的局限,赢得广泛的敬慕和认同,历史长河不息,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 香山居士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奥斯卡最佳影片: 《辛德勒的名单》,1993
下一篇:奥斯卡最佳影片: 《英国病人》,1996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