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觉你们像是拉我去毙”“三月份的封面女郎和我的日程有冲突,不过好在十二月的是一对双胞胎”“和平。哦,我爱和平。我愿意为了和平丢掉饭碗”……风流倜傥幽默诙谐,同时还带有点玩世不恭自嘲精神。小罗伯特唐尼所塑造的军火企业奇才斯塔克相当别具一格出场秀,使本人对于这部漫画英雄新片陡然产生了某种期待。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期待片刻间就随着悍马车队的遭袭而一同破灭了。之后,无论是影片的整体风格,还是主人公斯塔克的角色格特征都回到了类型化的老路上。被俘、受伤、以及目睹美国大兵和救命恩人相继杀等遭遇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世界观。但考虑到主人公特定的职业背景(天天制造超级杀人武器),以及角色性格(根据开场秀判断,此人并不是个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这种转变还是显得有些矫情。而返回美国后马上对外宣布要关闭本公司的军工部门的行为,更是近于一种做作的天真。
女记者对明星人物的咄咄逼人的采访,通常是两人上床的前奏。这已成为好莱坞电影里的套路化情节。但与《感谢你抽烟》等不同的是,本片中的女记者即使上了床也依旧是个龙套。她仅有的职能不过领着观众参观一下军火巨富的豪宅,以及引导一位大牌女明星的出场。格温妮丝•帕特洛魅力依旧。不过所塑造的女秘书的一角却远不如身段那么迷人。影片中段,她在与唐尼的为数不多几场对手戏中偶尔还能碰撞出一点火花(浪漫?喜剧?都有点)。可发展到后面的高潮段落时,总感觉是导演在给这位前奥斯卡影后凑戏。比如,盗取秘密文件一段。U盘的使用可以理解是本机操作。但以常理推断,那却分明应是个黑客行为。根本就无需“登堂入室”。
即使对此厚道地采取中止怀疑的态度,那场戏的编排依旧不能让人满意:秃老头斯坦的行为逻辑如此的不合情理。如果你看到死对头的女秘书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会仅仅绕过桌子发现因为电脑屏幕内容正常就打消怀疑吗?难道你认为女人是来对着光可鉴人的电脑屏幕补妆的?而如果骨子里依然存疑,那为什么要等女人走后再去检验罪证再去骂娘?……行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报纸”所制造紧张效果自然也就不可能成功。
而更令人困惑的是斯坦的犯罪动机。他为什么要买通恐怖分子刺杀斯塔克?一般的说法是为了完全掌控公司。但这种解释是禁不起推敲的。合作关系固然不如大权独揽那么诱人,但也要权衡利弊得失才行。干掉一个能够不断制造超级武器为公司带来滚滚财源的合作者,无论如何都不应成为斯坦这种老奸巨猾的角色的候选方案。除非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可影片在斯塔克遇袭前并未提供任何关于这方面的暗示。钢铁侠的这个死对头的形象就这样不清不白被树立起来。
但有趣的是,此人又的确应该成为反一号!一方面是剧情能够提供相对合理的支持(虽然可能要做轻微调整):斯塔克死里逃生后的180度的大转变,才让老头最终不得不痛下杀手。也就是说,杀心起于事故之后而非之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斯坦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杰夫·布里奇斯,而那个恐怖分子的扮演者不过是位名不见经传的中东裔演员!哈哈,这个解释看似有些调侃,但却是类型电影创作中绕不过去结构性难题——编导不想让观众早早发现谁是真凶。同时,真凶的重要性又决定了不能由一个无名演员去扮演。而麻烦的地方是,观众又常常可以通过演员知名度推测出真相。结果就是编导的目的还是没有达到!这就是希区柯克为什么不喜欢拍真相大白式的电影的原因。所以他经常选择一开始就把凶手是谁告诉给观众。
钢铁侠一身行头酷似机械战警,缺乏一个漫画英雄所应有的风格和特色。动作戏方面,虽有强大的电脑特效助阵,却掩盖不了一些整体编排上的缺陷。其中装备改良后故地重游小试牛刀打击恐怖分子的场面,就几乎重复了稍早前出逃时的内容。要知道,动作电影中的一大忌就是动作戏的重复。《虎胆龙威4》连打两次飞机,所能证明的不是男主人公的体力有多好,而是编导对于取悦观众都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在这方面好莱坞的晚生后辈们还得多向斯老多多学习才行。即使《辛德勒名单》中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方式,大师都能设计的花样翻新。影片有个接近于《变形金刚》式无比矫情的大结局:机器怪物惊天动地地一番悍斗,最后却还得由弱小的人类主判胜败甚至生死!虽然我们不反对电影有别与动画,应该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但你也不能无论什么题材都生搬硬套呀!
这样的电影都能高分进入imdb#250?再联想到《重刑犯》严重抄袭《女人香》的电影也拿到近8的评价,真是对现在的imdb无语了。
《钢铁侠》:有些拙劣的新一代机械战警 作者:走马观花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