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尘世有几许可堪动地惊天
还不是去似微尘
十八段吊诡异色小故事
所有种种,回头看看,就那么回事
爱欲生死,也不过是些破事儿
我相信内地读者会喜爱这些故事,它们是一个中国香港导演展露的叙事才华。——宁浩
彭浩翔将这残酷世界最正常,也最可笑的一面展现给你看,可能是他对那些早期优越份子的报复,也可能是他为丑角们争一口气(这个可能性很低)。——林一峰
(彭浩翔)敢开天眼看凡尘,当街当巷舐榴莲。弄文嚼字谁不晓,一颗与生俱的赤子心才是瑰宝。——杜汶泽
彭导演的镜头中有散文,彭作家的散文中有画面,人物情节,兔起鹘落,清爽明快,像一盒锦绣朱古力,又一次证明,影像和文字是一对心意相通的孪生姐妹。——陶杰
《破事儿》结集的,都是这些人生里的小故事、小片段,有些光怪陆离,也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看来有点无关痛痒,读后却又总觉扣人心弦。——金培达
作者简介
彭浩翔(PANG HO-CHEUNG),当今华语影坛最瞩目、创作力最澎湃之青年导演。1973年生于香港。五岁时因被家人认为患有轻度智障,险些入读特殊小学,但却在智力测验中证实智商高达135分。自十二岁起,即与兄长用摄录机自导自演战片。1993年到台湾升学,半年后辍学回港,随即加入电视台担任编剧,同时亦兼写小说及影评。
2001年,完成首部长片《买凶拍人》。
2003年,第二部《大丈夫》获香港金像奖最佳新导演;
2004年,第三部《公主复仇记》获香港金紫荆奖最佳编剧,同年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为其举行个人专题映展;
2005年,第四部《AV》入选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竞赛作品;
2006年,第五部《伊莎贝拉》,入选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作品,获最佳音乐银熊奖,并获葡萄牙波图国际电影节亚洲竞赛单元最佳电影及泰国曼谷世界电影节最佳影片;
2007年,第六部《出埃及记》入选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竞赛作品,获最佳摄影奖,并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创意奖;同年改编本书,拍成第七部作品《破事儿》。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四项提名。
书评
我看过4 部彭浩翔的电影,喜欢他讲的故事,总有点儿笑中带泪,也喜欢他讲故事的态度,似是冷冷地坏笑,骨子里又怀着同情。《破事儿》是他的小说集,文风恰似他的电影,看得出影像的流窜。书老早在香港出版过,2007年他还改编拍成电影。现在《破事儿》经过了不短的一段编辑期,终于有了简体版。繁体版的封面文人气很重,似乎缺了与文字配合的轻巧,简体版在我看来漂亮适当,内文除了故事篇章有减有增,还请我关注多年的糖果猫猫配了插图,大黑大白的画中人透着神经质。
全本18篇短故事,里面没有一个大大咧咧、胸襟坦荡的人物,全都是事儿人。微妙扎人的敏感、来来回回的试探揣测、自以为是的巧安排小算计、无法释怀的牵挂怀恋,再加上头顶小神的捉弄和难以置信的奇幻,让事儿人们经历了种种的“破事儿”。 “破”在这里都是日常小小的拧巴、别扭与错位,讲给别人听,可能也不过是得到一句“你至于吗”的回答,可心里早就“无限放大”了。其实都是“青春”的事儿吧,“青春”跟年纪无关,而是内心敏感脆弱,以致害人害己偏又不以为耻的那段时光。那之前,不够敏锐;那之后,大家总是压抑和批判自己的内心感受。
事儿人们一个个看似无厘头,我看了笑,可最后心里却刺痒,常想那急赤白脸的人说的其实是我,几乎每段故事,我都觉得可能发生在我或是我的某个真名实姓的朋友身上,如此这般的话,怕是一定会有相似的揣度、同样的断论,直到采取夸张的行动。或诧异或嘲笑的优越感、“意想不到”与“无关痛痒”往往变成代入了的后怕———我并不会比故事中的人处理得更好,连全书中最有魔幻味道的《指甲钳人魔》也让我想起炫耀自己特异功能又不愿展示的朋友,他一面说着自己是多么特异,一面又强调他不是一个人,背后是一个比X 战警更严密的组织。
引人代入而获得同感,并不是小说的目的。彭浩翔精心地排布了这些故事的讲法,让它们在短短的篇幅内看起来像大时代的人性寓言。其中大多是彭浩翔10多年前20岁出头时写的,有年轻作者语含讥讽、想要尝试全新文字结构的感觉。那时他的笔力就很稳,没有假深沉,不耍小清新,只是顺理成章地,该过性生活就过了,色诱当前也就背叛了,友谊、爱情他从没打算拔高,由他一写就都不是甜的,而是涩涩的,很现实,叙述中略带旁观的冷漠,有时甚至是残酷地揭露,一下儿就戳透人性里很事儿的部分,毕竟是处女座,星相渗透到骨子里,命定了他琐碎敏感,又有点儿狠———林一峰在序里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大部分人政治不正确,男女不平等,欺善怕恶……不要怪彭浩翔,他只是一个传讯者。”
文/独眼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