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内地剧情(747) 日韩剧情(212) 港台剧情(191) 香港电影(92) 中国电影(92) 欧美剧情(64) 黄国伦(51) 音乐大补帖(51) 书评(18) 丑女无敌第三季(11) 张峰(11) 李欣汝(11)
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影评 » 美国电影影评

电影《魔屋》影评: 爱燃烧成复仇的火焰

影萍

影萍发表于2009-08-15 23:12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魔屋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

 

电影《魔屋》影评: 爱燃烧成复仇的火焰


《魔屋》是翻拍自1972年的一部血腥恐怖片《杀人不分左右》。其实,在《魔屋》之前,很多恐怖片都借鉴了《杀人不分左右》中的故事桥段,而只有《魔屋》的导演诚恳地说,他是在翻拍。并且他认为原片的剧本已经足够出色,他所需做的就是将这部优秀的作品翻拍给现在的观众看。


确实,在《魔屋》中基本的场景、故事、人物都与原作非常贴近,导演也在讲述同样一个故事,但是新片已经通过音乐、画面、人物的表演等等元素,成功地还原并创新了一个故事结局。
 
新片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少女玛丽成功地活了下来。这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实是这部电影在37年间经受住时间和社会洗礼后的结果。社会变迁,时间流逝,人们的观念亦在变化着。曾经柔弱娇小的少女惨遭暴徒的杀害,而到了新的导演手中,他赋予了女性隐忍的力量。虽然少女玛丽依旧遭遇强奸、暴打、杀等等痛苦的磨难,但是她却能够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坚强的毅力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游泳,在平日看来,是她的一项无法舍弃的爱好,但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却成为她逃生的最最有力的工具。除却游泳本身给她逃命提供了机会,玛丽身上所具备的坚强个性,令她坚持到了最后,成功地回到了家。这样一种精神,体现在一个柔弱的少女身上,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
 
原作中的玛丽父母,因痛失爱女而作出疯狂的行动,根本无法考虑到法律上的后果。对女儿的爱,已经化为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灼烤着暴徒们的身体。到了新作中,因为玛丽命运的改变,她的父母首先考虑到的不再是复仇,而是乘船送女儿去医院。但却因为找不到船钥匙,又加上玛丽的妈妈艾玛遇上深夜前来调情的暴徒之一弗朗西斯,一场血腥的杀戮之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新片的导演在处理电影细节方面,考虑的非常周详。整部电影,基本不存在不必要的剧情和台词。坏掉的微波炉、玛丽爸爸约翰的医术、红房子中的船等等,导演在开场不久就交代出了这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到了电影的后面,则成为了显要的元素。那只坏掉的微波炉,到最后终于被约翰修好,炸掉了大暴徒库格的头。
 
在这部以血腥和暴力为主打的电影中,导演细腻地用镜头捕捉到了少女玛丽的清纯美丽,配乐也同样非常出色。在开场交代玛丽爱好游泳的场景,摄影师拍摄了两个玛丽。一个在手表计时下,奋力游向对岸的玛丽,一个静止停顿在水中,唯美动人,宛如一幅画像般的玛丽。音乐安静,沉缓,又带有悲伤的曲调。澄蓝的波纹留不住美丽的少女,她即将踏上旅途,经历她生命中最为黑暗的时刻。
 
另一处是玛丽沐浴后,穿上粉紫吊带衫和米白短裤一系列特写。钢琴声若有似无,镜头始终以一种赤诚的真实描绘出了少女身上特有的纯洁气息。
 
到了玛丽被强暴后,镜头一下子特写到到玛丽沾污不堪的脸,音乐沉重,迟缓,似在悲叹一个少女的命运,及至玛丽展开双臂用力滑动时,大提琴的琴音又变得激越急促起来。库格几次开后未中,在一个的大特写后,玛丽后背中了。音乐一下子又慢了下来。天空开始下雨,雨点滴落在女孩的脚边,手边。

虽然到现在,我还没有看过伯格曼的《处女泉》,但是从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中,读到他极为欣赏伯格曼处理少女死去时的情景。结合塔可夫斯基的文字和这段导演表现玛丽死亡的情形,我大胆猜测,此处的表现手法,导演是借鉴了《处女泉》,同样地令观众心中生出惋惜和悲痛的心情来。
 
玛丽和佩吉的遭遇,令观众看到艾玛和约翰联合杀掉库格、佛朗西斯及桑迪时,内心有股强烈的怨气被排出了体外。虽然说,三个暴徒死亡的方式,与一些杀人方式奇特的恐怖片相比,也并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而且库格的死法在我看来还有些简略,不够过瘾。但总的来说,艾玛和约翰已经尽他们的努力,做到最好。

救活了女儿,杀死了暴徒。只是如果有后续,不知约翰和艾玛的结局会是怎样?
新片的《魔屋》,我个人很喜欢。


文/流浪的面包树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电影《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影评: 典型的‘周边型电影’
下一篇:电影《朱莉与朱莉娅》: 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生命里的呼吸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评论

关注用户

    最近还没有登录用户关注过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