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影评: 中国特色的动画风格亟待确立
仍然清楚的记得,十年前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被好莱坞片商加工成极具美国特色的动画片后返销中国,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议论。人们不禁疑惑,国产动画片去了哪里?《哪咤闹海》、《大闹天宫》甚至《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水墨动画都曾经陪伴着几代中国孩子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可为什么到了九十年代却销声匿迹了呢?我们的文化领域是否也将随着全球化的扩张而不可避免的一步步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成为被“掠夺”的资源?
一眨眼,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但对上述问题的担忧却始终存留在人们的心中。虽然从《宝莲灯》开始,国产动画又有了足以扬眉吐气的可喜成就,也让忧心忡忡的国人终于看到了其复苏的势头。这两年更是火爆,《风云诀》、《喜洋洋和灰太郎》甚至仅仅是重新剪辑、拼贴起来的《葫芦兄弟》都赚了个盆满钵盈,把一度失去的儿童观众又重新拉回到了久违的电影院中。尝到甜头的上影集团在今年暑期档又适时的推出了这部改编自经典儿童舞台剧的动画片《马兰花》,并将受众群体定位在了全年龄段而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上,足见其大干一场的野心。1500万元的投资相对于动画片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数目,但观后的感觉却是令人无比的失望。诚然影片也有些许值得称赞的地方,但总体上而言却是乏善可陈,辜负了如此经典的一个好题材和几代观众对它的期望。
首先,《马兰花》作为50年代经典的儿童舞台剧,早已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印记。当影片开场,黎明念起“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大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句经典的童谣,穿越时间的长廊,唤醒的是几代中国孩子的集体记忆。虽然这首童谣不乏那个逝去已久的年代所特有的说教感,但强调“勤劳、正直、诚实、勇敢”等美好质量的主题放眼当下的中国社会依然适用。遗憾的是,我们的记忆却就此仅仅停留在这句不断重复的“咒语”之上了。作为改编作品,虽然创作人员也与时俱进的在片中加入了诸如环保、生存、和谐等现代元素以及全球化语境下的新价值观,但却放弃了中国文化的本土特色,而这也便是新版《马兰花》最令人感到失望的地方。
马郎一出场,犹如山寨版的“人猿泰山”。只见他抓着藤条猴子般的呼啸山林,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中国式主人公的典型形象。从人物造型上看也确实如此,无论服饰还是发型都更为接近我们的印第安兄弟,而影片宣传所谓的“贩力排朱日殿韩娥作找派,强调柠民荐族特促点”听起来真的有点不知所谓。喜欢动画片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分明是抄袭的迪尼斯作品的风格,难道“力排日韩作派”就意味着跟风好莱坞么?在人们越来越多的明白了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道理的当下,为什么依然无法在国产动画中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元素?是不是这样的模仿之后,我们也能像迪斯尼一样把“马兰花”倾销到世界各地呢?我想,宫崎骏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是一个值得我们的动画从业人员深思的例子,个人风格的确立、本土特色的坚守才是我们这样的弱势群体对抗好莱坞产业大亨的真正法宝。
其次,本片的动画制作也基本就停留在《宝莲灯》的水平上,多年以来毫无发展可言。虽然采用了平面和三维结合的流行方式,但过分写意的手法也使得影片缺失了质感,更不知宣传方所谓的“东方神秘主义”从何而来。难道云雾缭绕就是神秘?说中国话就是东方?不仅如此,剧情的连贯性也难以令人满意,且有虎头蛇尾之嫌,童趣之处更是少得可怜。
上影集团此番不仅请来吴克群、许茹芸、温岚等流行歌手为《马兰花》献唱主题曲,更邀得众多明星为片中的角色配音,可谓是下足了本钱。林志林的娃娃音诠释贪财的大兰一角更成为各大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一部动画片,最大的看点却是在配音演员的身上,这实在叫人觉得有点尴尬。不过,小巨人姚明浑厚的声音的确很适合马兰老爹这一角色,不仅同林志玲的嗲音相映成趣,更是多次借着插科打诨的机会为影片增添了不少喜剧感,让人忍俊不禁。但令人遗憾的是,本来最期待的周立波却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周立波所配的老猫戏份不多,台词太少;另一方面,普通话确实也发挥不出滑稽戏出身的周立波那海派清口的天才。不过能听到李扬这个久违的“唐老鸭”的声音,对喜欢他的观众来说也算是值回票价了。
随着制作费的越来越高,制作团队的日益强大,国产动画不敢说已经有了叫板迪斯尼梦工厂的绝对实力,但至少也有了可以探索自己独立风格的资本。一味的跟风模仿只能让我们的动画片永远的跟在美日等动漫强国的身后,而只有生产出中国的特色才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哪怕这个位置靠近边缘,但至少能让台下的观众看清我们的脸。
文/宇文翮 更多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