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萍发表于2009-06-22 01:46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列车上的女孩Fille du RER La
鉴于安德雷·泰西内在法国影坛的资历和名望,近年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民众和业内的广泛关注,《人证》,《时光流转》等影片的质量,也确实没让观众们失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切入视角,大牌明星的诚意加盟,这位“手册派”的老将,以平均两年一部新片的创作力,继续保持着他对法国电影圈的影响力。
和两年前的《人证》选题类似,泰西内的这部《列车上的女孩》再一次以社会真实事件为素材基础,记录下了现代西方社会对司法体系,道德准则和个人诉求的盲目追逐。影片改编自一条曾经轰动法国的社会新闻:2004年7月9日,一个名23岁年轻女子对警方宣称,她在巴黎城铁D线上遭到袭击,被6名北非裔男子骚扰,身体上图划反犹标志,而当时车厢里的乘客视若无睹。此案立刻在法国引起公愤,讨论面迅速超过普通刑事案件,政治化的抗议甚至惊动了总统府。然而两天之后,警察就发现这一切都是该名女子的杜撰,她也因“谎报和虚构犯罪案”罪被判处了4个月的缓期徒刑。这一犯罪事件变成了一场并不庸俗的“闹剧”,吸引作家让-玛丽·贝塞创作出了话剧《城铁》,继而与泰西内合作,把整个剧本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
在影片《列车上的女孩》里,不单有那个编造罪行的女孩让娜,还出现了她的母亲路易斯。法兰西女神凯瑟琳·德纳芙再次出现在泰西内的影片中,扮演此类角色驾轻就熟。这已经是她和泰西内第六次合作,对于导演的风格早已摸透。影片中德纳芙的表演沉稳、理智,一个贫穷但有原则的母亲形象,从工作到情感上都为女儿着想,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射出女儿说谎的家庭背景。老戏骨米歇尔·布朗也是再度与泰西内合作,上一部《证人》的出色表演让他获得了凯撒影帝的提名,这位一贯演丑角的喜剧明星,这一次变成了著名律师,与让娜接触的同时,也察觉出她心中隐藏的青春骚动和杜撰动机。
如果仅仅是平白直述的来再现让娜“撒谎”的全过程,那《列车上的女孩》就不算是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泰西内作品了。和其著名的代表作《野芦苇》一样,这部新片里同样有细腻的纯真爱情,平凡的日常琐事。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年,让娜和弗兰克,美女帅哥在塞纳河岸上滑旱冰,微妙的情感就在这种游戏追逐之间产生。这段浪漫诗意的情节线,都是在为让娜之后的疯狂举动做铺垫,让这部影片的基调变得很奇妙。观众对于让娜这个人物也有了丰满的了解,甚至于同情。而不仅仅是个说谎的女孩,她在社会地位上的缺失,引起共鸣。从某种程度上说,《列车上的女孩》本身就有种社会新闻的猎奇感,导演如何处理的真实,人物是否可信,这并不容易做到,处理不好就会沦为庸俗的肥皂剧。
泰西内对影片色调的把握,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处理,能够给人带来这种现实感,偶尔还有些诗意。弗兰克对让娜的追求,两个贫困的年轻人找到了互相吸引的语言,相对于律师富足的生活,她们的日益加深情感成了另一种富裕(包括律师的小孙子,更像是《野芦苇》里的青春少年)。当然,这种关系也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弗兰克无端卷入案件受伤,浇灭了让娜对生活的脆弱信心,从而导致她做出这种失常的极端举动。让娜其实也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她的一念之差,招来了不曾料到的社会风波,观众可以选择指责,但应该知道原因。媒体的过渡关注,“政治正确”的无形压力,早已在这个社会合理存在,女孩只是不小心点燃了这个鞭炮,喧哗随之而至。不得喘息的案情推动,母亲和男友的无助,直至面对法庭,老律师也只能旁观感叹。
此外,影片中涉及到的犹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潜伏于西方社会的暗礁。大量的对白里,看似琐碎,却蕴含着情节发展的信息,这是此类法国电影的常见模式。《列车上的女孩》里的RER城铁,从巴黎郊区的小别墅开过贫民区,地铁成为了女孩“的(de)”直接定语,而不是她“在城铁上(sur)”,这也是藏在影片标题里的一个小小玄机。泰西内想讲述的东西其实很多,爱情游戏,母女情感,社会理想,贫富差距以及种族心态,都在影片中有所揭露,并没有给出判断和评论。一切还得靠观众自己去见证去分析,为何会出现这么个“弥天大慌”。
文/Luc 更多 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