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萍发表于2009-06-22 00:31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国家要案State of Play政局密云
众所周之,好莱坞的类型片模式,是全球商业电影复制的范本;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有些商业片类型,在美国之外就难见踪影。政治惊悚片,就是其中一种。
究其原因,其一自然是美国政府“世界警察”的心思与行为久矣,这里面猫腻不少,足够好莱坞尽情发挥的;其二,美国佬骨子里对政府不信任,和他们“无罪推定”的司法原则相反,人民对政府行为的态度是“邪恶推定”——不管有什么事,先把政府行为往坏的方面想,除非政府能出具“好意”的证明。对于以上两点,其他国家一则“根正苗红”,不干太引人注目的不可见人的国际勾当——换句话说,即使干了也没美国佬那么引人注目,所以即使拍出来也没啥市场价值;另外嘛,其他国家官民关系大都比较“和谐”,大家都“紧密团结”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像天生反骨的老美们一样跟伟大的政府唱反调呢?不管是“没得拍”,还是“不让拍”,结果都是一样:商业化的政治惊悚片唯好莱坞一枝独秀。
一
然而,独出一枝的,未必就真是很“优秀”,这取决于欣赏的角度。《政局密云》(State of Play)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单纯从故事紧凑、一波三折的角度来说,本片的确是蛮吸引人的;但是,如果要说该片和同类型相比有何特色、看过之后有什么令人难以忘怀的风格的话,那恐怕是没有的。
从表现在银幕上的故事素材来看,影片的确有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味道:那些经过三位编剧妙手拼凑的线索与桥段的复杂,以及转折的次数与时机,都还挺“紧张”的,令到全片绝无冷场。这也难怪,本片原本是依据英国一个迷你电视剧改编的,将六个多小时的内容压缩到两个小时之内,不能不“赶”一些。从揭示内幕的把戏来说,本片一口气就囊括了海外军事、国会风云、政商勾结、家庭背叛、媒体运作等多方面的内幕素材,对于那些本来就有各种猜测的民众而言,这种“一揽子”地揭示计划,相当于三伏天的一大桶冰淇淋,一下子爽了个畅快。
相对于其他平铺直述的惊悚片,《政局密云》还算是很有跌宕起伏的意思的。虽说谈不上什么“悬疑”的张力,不时让人小小惊讶一把,还是能做到的。这些情节的转折,在影片中段和最后都有突出的表现,虽说事后回想也没啥好惊奇的,更不见得有什么与全局微妙而要紧的关系,多半是些编剧武断的硬转折,但至少在现场观看的时候,还是会稍微兴奋一下的。比较可惜的是,影片的成与败,可以说又都和转折的“突发性”有关:因为突然,所以让人觉得是一下爆了猛料;也正因为突发性的一下就完了,让人有些遗憾影片未能将那些惊诧变得更意味深长一些。说白了,当故事一味纠缠于所谓情节安排的“诈”与“快”的时候,影片的其他方面也会被不由自主地卷入这个潮流,从而淹没全片应有的、在讲述故事之外的其他风格诉求。
二
也许有些人会反驳说,像《谍影重重》系列就是以情节动作的“诈”与“快”令人大呼精彩的,还被影评人们大夸有风格,为啥到《政局密云》这就变得“没风格”了呢?
其实,个中原因很简单。譬如同样是“说故事”,《故事会》与《中篇小说选刊》就会有不同的讲法,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类似的情节素材,但是观感却会有很大的区别。尽管载体有别,但《政局密云》讲故事的手法,如同《故事会》一般重情节铺陈,却少了真正小说艺术那样的“藏锋”的韵味与故事之外的魅力。
《政局密云》这样的电影,和《故事会》那样以单纯故事描述来吸引读者的手法一样,其目的都在于将故事在整个表述空间里铺得满满的,仿佛到处都很有料,“发生了很多事”,给人一种很“赚了”的感觉。然而,这种“为了饱满而饱满”的做法,仔细思量的话,总是会显露出“硬拼凑”的痕迹来。为保留读者自己欣赏的乐趣,这里无法借所谓剧情分析来说明这一点;但可以举个例子:看完电影之后,再来回想全片故事的逻辑,国会议员及其战友手下的行为逻辑就很牵强,就像是专门为了凑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临时搞出的事端。
三
一般而言,好的情节转折的目标,都是“既然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政局密云》还没粗制滥造到转折到令人匪夷所思,恰恰相反,所有转折背后,都是有“情理”支持的。但是,这种支持是否很充分、是否有足够的细节支撑、是否与整体剧情水乳交融、并营造成统一的感情基调了?这些判断故事转折“情理之中”的真正标准,像《政局密云》这种一味求“满”的作品,是没有时间顾及的。说白了,那些看起来“饱满充实”的情节,也都只是浮在表面上的,仿佛奸商卖出的“盖浇饭”,乍看堆得尖尖的,其实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下面都是鹅卵石哩!
这种缺乏底气的“满”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只见事件不见人,因为那些复杂事件的设定,是那种“逞一时之快”的风格,不能推究。这样一来吧,剧中人物不管演得多好,受剧情架构的限制,总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影像,无论演员是“举重若轻”还是“举轻若重”,都无法挽救电影平庸的命运。
四
真是可惜了这样一群有实力的演员。拉塞尔克劳(Russell Crowe)的角色,据说本来是皮特布拉特(Brad Pitt)来演的。可以预期的是,皮特版的演绎,肯定会给人更干练、利落的印象,但可能不如克劳这般能在邋遢细节中透出角色的细节魅力。同样是因为剧本结构限制了表演发挥,但个人感觉克劳在《政局密云》中的演绎,要比《谎言之躯》(Body of Lies)中强一些。他在本片中,将一个很可能沦为程式化的“反英雄”形象演得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对手戏的时候,克劳更体现出他在拿捏对白、眼神与肢体语言上精确把握能力,做到既得体又自然,同时还使得自己在银幕上的每一分钟都在不可察觉地丰满形象。
相对而言,本阿弗列克(Ben Affleck)演得要用力一些,相对于他近几年演过的大多数角色,他这次的演绎已经算是比较稳重内敛了。不过,剧本构思阶段角色的单面性就在那里了,这个不是说靠情节的突然转折就能立体化得了的。事实上,国会议员这个角色,就是这种“满载事件”电影的典型牺牲品;所谓真相的揭露,只不过提供了一种“奇峰突起”的快感,这突如其来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其实根本无法完满角色的形象。
“女王”海勒米伦(Helen Mirren)在本片中戏份不多,角色模式也比较单一,尽管她在那个有限的模式里表现出了自己该有的实力,但很难给人局部惊艳的感觉。戏份更多的麦克亚当姆斯(Rachel McAdams)相对而言比中规中矩的标准要提升了一点点,能够比较精确而冷静地摆正角色的位置,和角色的身份比较贴切。但是,提升的层次真的很少,因为一点没有表现的余地。说来好笑,个人对《政局密云》中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恰恰是一个龙套性质的公关,且是由喜剧明星贝特曼(Jason Bateman)友情客串性质演出的。他带来的惊喜首先在于没想到他会这么正经地演这个角色,其次在于他正经演出的结果反而是很好笑的,以至于和影片整体氛围稍微有些脱节,但在全片看似充实实则流于空洞的前提下,这一段好玩的场景,反倒成为全片唯一有趣的设定了。
五
按照中文语境电影类型的划分,《政局密云》肯定是要划到“故事片”一类的。可是,也许大家都很少意识到,故事片的真正魅力,其实并不在故事本身,而在说故事的方式。这个方式,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将故事本身演绎的通透程度;二是故事之外的手法上的风格问题。
就故事本身而言,其实故事讲得好与坏,不在于表面上看起来有多么复杂的剧情,而在于是否将中心事件说透了,说到大家都能“理解”了。这种“透彻”,不是说摆出几个大众猜想的线索就能糊弄得了的。尤其是涉及到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内幕的事件,个中复杂微妙的程度,绝对不是简单的个人权欲、腐败之类能够完全解释得了的,后者只不过是坊间流行的解释,说白了只不过是猜测而已。电影屈从于大众的猜测,不去做理性而切实地分析,将所谓真相简单化,说到底,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媚俗。另外,“透彻”根本不是指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它更多的应该是提供一种理解的视角与契机:观众可能从中很难找到唯一的答案,但却能把握事件乃至人物连贯而纠缠的逻辑线索。这样的理解,才算是对全局通透的演绎。
另外,在故事之外,电影技法对于故事感染力的提升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这种感染力,并非一定要弄得非常有风格才行。“风格”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有时候,那些最不明显的东西,反倒是最有特色的风格。比如说,在一个紧张明快的节奏中短暂的凝滞甚至停止,表现得当的话,是能起到让观众猛然把握到角色心绪的作用的。这种不经意的砰然心动的效果,比什么慌慌张张、满到无缝可钻的情节设置都管用。而这种纯粹靠叙事节奏带出的独特风格,是要靠对全片的统领能力的。
不能说《政局密云》没有或急或缓的片段,只是这些片段缺乏一个总纲,仿佛拥有一帮合作默契乐手的乐队,单靠乐谱已经可以奏出像样的音乐,但是,没有指挥的协调统领,没有指挥个人对音乐灵性感悟下的个性化演绎,这样纯粹靠匠气惯性演奏的乐曲,先不说“缺乏灵魂”之类形而上的东西吧,单单各乐章之间、以及不同韵律主题之间,就缺乏那种令人感受到音乐之愉悦性的力量。
六
所以说,对于《政局密云》的观感,实在取决于站在哪个角度。如果是从好莱坞快餐流行文化的角度来说,那本片是完全够格的;对于部分有着丰富阅影经验的人来说,可能还有几丝怀旧的亲切。但是,对于真正像了解片中描述事件的现实关键因素、并希望能从电影本身感受愉悦快感的人来说,《政局密云》就不太是那杯茶了。
文/红袖添饭 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