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萍发表于2009-04-22 00:49
来源:130影萍网 标签: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西恩.潘
电影 细细的红线 The Thin Red Line 影评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战争片,也是最不像战争片的战争片,每个人在看完电影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在央视频道客座嘉宾梁文道所说的,每个人都需要坐下来,细细的耐心的去欣赏这部影片,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独有的内涵。如同所有的战争片一样,一部成功的战争片是能够引发观众思考的,而<细细的红线>区别于其他成功的战争片的是,它的艺术性,它的艺术性令人觉得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在看一部充满暴力的,黑暗的,血腥的战争电影,但这样的处理,导演的用心并没有使<细细的红线>如<拯救大兵瑞恩>般卖座,也没有<现代启示录>般鼎鼎大名,也没有<全金属外壳>般受人崇拜。泰伦斯马利克用自己的镜头与想象沉重的拷问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他想让世人回答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细细的红线>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很多人都会讨论片中的主题,正义与邪恶,但我觉得这点并不能让它成为完美的原因,因为这样的主题思想在很多战争电影都会出现,它的完美在于它独特的风格,而其中有几个地方我是相当佩服的。
电影的诗意:这样的摄影到最后没有获得奥斯卡只能说奥斯卡实在有私心,这部电影绝对是我看过的电影当中每个镜头都能独立抽出来当剧照的影片,甚至可以开一个摄影展,电影的风光绚丽无比,连其中突击打战的场面都可以写意般流畅,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片中有很多对于眼神和神态的特写镜头,加上角色心里的陈述,使观众以一个更客观的心理去看待角色人物,电影是自由的,它所赋予给观众的思考也是自由的,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有大量的中远景与特写。但这种艺术性的镜头与残酷的战争场面有着很大的反差,而这种反差使它的表达更有力量和深度。
导演的用意:也是很明显,这也是<细细的红线>的特别之处,很多电影都会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然后在观赏完影片之后让观众慢慢的思考,而他从电影一开始就拷问观众,让观众也拿起这些问题在看电影的同时寻找自己的答案,然后去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自己,这部电影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因为正义是邪恶的,邪恶未必是邪恶,那是一种绝对矛盾的心态,也是我认为电影的主题,正义与邪恶之间也不过是细细的红线,之所以注明说我,是因为小说作者与导演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我所作的也只是我的理解,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它没有试图控制观众的思维,导演想每个人都从当中得出自己的理解。
角色的设置:电影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也就没有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他们每一个都不过是战争的受害者,利益的受害者,片中有四个代表人物,中校塔尔看似是一个反面的角色,其实不然,他是一个败在权势下的傀儡,有一个镜头我非常深刻,当他为了战斗的胜利而把连长降职后他坐在椅子上,镜头一直对准他布满皱纹的脸,沉重的眼神,然后是长长的叹气,也不由得让人心酸,正如他所说的“权利越大,恐惧越深”;西恩潘所饰演的副连长代表了众多身经百战的士兵,徘徊在麻木与良知的边缘,这种人的心早已死去,只留下一个沉重的躯壳;杰克是一个典型的战争受害者---失去爱情,电影前面用了很多时间去描绘他与妻子的爱情,美丽而又伤感,到最后妻子突然来信决定离婚,每个人都会与杰克一起痛苦,导演很成功的制造了一个插叙,令前面的内容不会凸显奇怪,也不会煽情,也是一种使观众投入角色心里最好的事例,而威廉也会可能成为下一个副连长;维特是电影中一个最正面的人物,他也代表了导演去提出问题,维特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信奉上帝,也相信人性,相信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为他曾经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战争让他发现这个世界的罪恶,上帝的无情,他是电影中最后一个死去的角色,他的死也展示了他自己的光辉,当他被日本人包围时,导演给了他一个很长的特写,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他的思考,我不知道他在此刻是否还坚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或许,对于他,死亡不是最可怕,他更怕的是看到人性的悲哀,这样的一个角色在最后死去,是不是代表着导演的信念也死去呢?
独特的处理: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出现在美军第一次突击时,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鸟从巢里爬出来,挥动着无力的翅膀,努力挣扎求生,这个一个细致的镜头将导演的大师水平展露无疑,一个很细致的处理可以表现它比原有更广的意义,它表现是战争的无情,战争令一个弱小的动物都会被无辜的杀死,而更深的意义是所有美军都像这只小鸟一样,在混乱中艰难求生,在死亡面前每一种生物都显得如此的苍白而无助。这还包括日军的死亡,这种对敌军死亡的写实是在美国的战争片里很少见到的,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毁>就是这样,完全扭曲了事实,有很明显的主观态度,而泰伦斯马利克虽然在电影前半段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日军的影子,但在美军攻下堡垒后,日军那种病态的眼神,无力的反抗,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死去的悲哀也表现得很客观,战争令每个人都受到伤害,不仅仅只有美军而已。
结尾:如果真的要我在这部电影里挑一根骨头,那就是结尾的客串乔治克鲁尼,克鲁尼实在太英俊了,让人很容易忽略电影的严肃,但西恩潘的独白还是非常精彩“我们就像一幅移动的棺材”,这样准确的独白也代表了很多战士的心声,也是导演不仅仅对于战争强有力的评击,也是对美国政府的打仗的意义表达着强烈的不满。这种表达是划时代的,与很多对于越战反思的电影不同,虽然影片出现在1998年,电影背景更是二战时期,但放在今天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等的侵略行动也同样具有意义。
演员:一部中低成本的影片能汇集如此多的大牌影星的确很少见,更少见的是演员都没有明星味,除了乔治克鲁尼,演员之间也很有交流,幸运的是这几名演员都非常的有实力与敬业,也得益于导演对于演员的适当弹性的掌控,因为这样的电影,没有扎实的演技就很容易破坏它的整体性,幕后的花絮讲到爱德华诺顿曾拒绝出演本片,这也是一个遗憾,也很好奇他会出现哪个角色,但现在的演员搭配也是很均衡的,其中的男主角维特的扮演者詹姆斯卡维泽,他实在太英俊,让人很容易忽略他的演技,尤其扮演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但幸好他本身也是一个虔诚的信教者,他纯净的眼神和个人魅力使这个角色多了更多的信任度。
最后,本片的主题我也不想在多加以论述,因为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但它的艺术高度绝对是一流的,每一个理解本片,懂得欣赏本片的人,都会在脑海留下沉沉的印象,记住这条细细的红线如何维系着无数无辜的战争受害者。
文/Ewan→L 更多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