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巴黎的丁香咖啡馆,他闻到了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余香;莫斯科的列宁墓面前,则感慨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就”;波兰和欧洲的交界处,他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看法;而在人来人往的慕尼黑机场,他对吸烟室进行了煞有其事的评论……
拥挤的机场、下榻的旅店、鲜有人去的街道、左岸的咖啡馆、嘈杂的酒吧……这些旅途中我们会忽略的地方,成了他发现的乐园,他用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发现的乐趣,同时,也用感慨的态度对人生这码事进行了恰当的评价。
作者简介
苗炜,1968年出生,北京人,《三联生活周刊》编辑。喜欢看书,喜欢旅行。2002年出版《有想法没办法》,2005年出版《五魁首》,这是作者的第三本书。
书评:
所谓现场、所谓风景,不过是境由心生,是一场众所周知的戏
还没印到书里之前,我读过好几遍的一篇文章是《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在这则短文里,苗炜写到的喝酒有三次:一次喝在大学校园外的小苍蝇馆,一次喝在三里屯酒个性酒吧,一次喝在法国巴黎的共和广场。苗炜喝酒后的一般程序是先满脸通红,然后,会自动跳转到英语频道;“醺然”的成色再深些许,他会拉着在场好友当观众,听他用英语背诵哈姆雷特台词:“‘理智’能使我们成为懦夫,而‘顾虑’则使我们本来辉煌无比的心志变得黯然无光,像个病夫。它们还能坏大事,乱大谋,使我们的心志失去魄力……哦,美丽的奥菲丽娅,可爱的小姐,在你的祈祷中可别忘了我的罪孽”……是,这些苗炜没写,是我读的时候回想到的。
与苗炜其他文字比,这篇“道路漫长”明媚,清晰,确定。梦想都说了,直接了当;怀疑也说了,藏匿于梦想身后,如幽暗厚重的底色,完全不见一点闷骚。通篇似乎是在陈白旅游观,可它同时也是在以双眼双腿剖白这个世界的景深,这番人生的内在,内瓤,直至内虚。苗炜的引述让人很难不喜欢卡瓦菲斯的那首诗:“但愿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苗炜说:“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这个古老的比喻是说,要把带外在世界的了解与内心的完善联系起来。”大多数单篇文字两千三千,看起来不起眼,可苗炜用的却是专题的力。那力自然没平摆浮搁撂浮头,而是取藏锋之径,天衣无缝隐身而在。比如,光从“花花世界”里连带而出的新旧好书就多达九十余部,通常的口水文做不到也不需要这样。
以此作基准或判断前提,可知“花花世界”貌似游记,其实,它是反游记。评论家李敬泽还真写过一本《反游记》的“游记”。纠缠于“反游记”这么一个怪异矛盾书名,李自己解释说:“在这个可疑的时代里,“游记”怎么可能?游记作者秉持恺撒式的气概:我来、我看、我写。而我想加上一条:我疑。我怀疑我的眼睛和头脑,我认为我们大惊小怪地宣称看到并写出的,通常都是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所谓‘现场’、所谓‘风景’,不过是境由心生,是一场众所周知的戏。”如许定义帮助我从一个更加多维的角度去揣摩或猜测苗炜以游记样出现的这部反游记。它果然不够激越。它果然反讽。它果然歧路丛生每句话都成为一个USB接口。它果然在委委曲曲里储满真挚、悲悯、奇想、热情、伤感乃至绝望……可终于,它还是在希望。
“花花世界”就算是一部闷骚版的《文化@私生活》吧,就算是一个委曲调的《不许联想》吧……在向苗粉丝之外的读者介绍苗时,我或许会这样说。跩一点儿,这个不靠谱的介绍所遵循的或许就是“奥坎姆剃刀原理”,这一原理即在科学评价理论中所谓“简单性原则”。遵循这一原则讨巧而俭省。至于真实是怎样正如希望是怎样,你得自己走进花花世界去体认去较真去悲哀。谈及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评家James Boom称之为“一部给所有游记敲响丧钟的游记”,“一部关于它自己文化的书,也是一部否定这种文化的书。”将这一评语借来评说“花花世界”,也合适。这挪用现成既证明了我懒惰,也检举出我寡智。“陈逸飞是油画布上的余秋雨,余秋雨是怀旧文里的陈逸飞。”这话是很多年前朱学勤先生说的,没想上个月,已有学人以朱说朱:“朱学勤是自由主义的余秋雨,余秋雨是新左主义的朱学勤”……唉,我们希望成为什么与我们终于成为什么,果真,万水千山。
作者:黄集伟 更多影评书评乐评 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