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时间:1996年02月16日
电影导演:岩井俊二 Shunji Iwai
电影演员:卓娜
浅野忠信
桥爪浩一
每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子,像这样一片分析式的文章也至少应该有个副标题,但我琢磨了半天,关于这部我最为钟爱的片子的分析文章,最恰当的名子也正是“梦旅人”。
《梦旅人》是日本战后新生代导演的旗帜性人物岩井俊二的第二部剧场电影。岩井俊二1963年1月24日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从小爱好广泛的岩井俊二学生时代已经爱上电影、美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1987年从横滨国立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日本的电视行业。此后的几年中,岩井俊二一直从事MTV、广告以及有限电视节目的导演工作。这阶段所拍摄的大量的MTV和广告对他日后电影的影象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93年岩井俊二为富士电视台的系列节目拍摄了儿童题材的电视短片《烟花》,受到了普遍好评。由于岩井俊二出色的编导才能,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例把他评为当年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而1994年岩井俊二的电视短片《爱的捆绑》继续好评如潮,不但被制作成电影发行,还赢取了1995年柏林电影节的NETPAC奖。
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紧接着的1996年岩井俊二以反映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第二部剧场电影《梦旅人》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记者评审委员会奖。同年,他又马不停蹄地把自己的第二部小说《燕尾蝶》搬上银幕。随后岩井俊二又陆续创作推出了《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以极至唯美清新的影像风格征服了无数的电影观众及专业人事。
尽管有人质疑岩井俊二只会拍摄青春题材的电影,但他却以青春为蓝本,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性问题乃至终极问题。比如在这部《梦旅人》中,其所涉猎到的问题包括爱情,生死,上帝,欲望,虐童,双胞胎的家庭问题,精神病人与精神病院等等等等。看似简单的情节结构中饱含着令人无限遐思的深意。如果想用一句话说明这部片子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影片讲述的是三个精神病人沿着高墙前行直到尽头,想要去观看世界末日的故事。故事的确是简单到了这样一种程度,然而却因为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才突显出了其后现代主义的童话色彩。在如此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三个精神病人既反应出人们精神状态中的一个危险侧面,又反衬出常态下的人们所望尘莫及的精神与情感追求。《梦旅人》正描绘了这样一次在现当代的大时代背景下的,如梦如幻般的纯净旅程。
这样笼统的来概括全片,多少有些含糊其词的嫌疑,还是让我们较为详细地看一看整部影片的全貌吧。
第一场:精神病院门口 外景 黄昏 4分11秒
影片开始即是一个灰暗而唯美的长镜头,一个人在路的中央用玫瑰花铺出一条像是间隔带一般的直线,然后是那辆载着女主人公可可的汽车玫瑰花的一侧驶过。可可的父母将其送到精神病院。迎接她的大夫和护士一脸诡异的笑容,不知是在迎接病人还是在欢迎猎物。他们与一脸麻木的病人混在一起,同是白色的着装,同是怪异的表情,让人很难分辨出谁是医生谁是大夫。可可就被这样一群人托着,挣扎着被带进了精神病院中。
第二场:可可病房 内景 黄昏 4分15秒
一个像尖叫般的刺耳的警报声将画面带入可可的病房中,如果不是看到穿着护士服的护士,你很难把这间屋子当作是病房,而绝对相信这是一间狱所。护士让可可换上病服,二人却因为可可身上的那件黑色羽毛外衣而发生挣抢。如此的场景让人更加怀疑精神病院中的工作人员的精神是否正常。
第三场:天台 外景 日 3分12秒
从可可病房到天台有一个14秒的小转场,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雁群所代表的寓意不言而明。在天台上,病人们按照大夫的要求都在画着自己头天晚上做得梦。你会发现这些病人画出的画,大都色彩艳丽。而那个照看病人画画的大夫则是全片中唯一一个看起来温柔体贴的大夫。
在这场戏中,片中的第二男主角小悟出现并主动接触可可,他以一个老病人的身份教可可应该画些什么。片中的第一男主角卷毛也随即出现,他独自一人坐在一边看着书,大夫问他为何不画画,他说自己没做梦,根据后面的情节,我以为此处卷毛并不是没做梦,而是不敢做梦。
第四场:小悟与卷毛病房 内景 日 5分53秒
又是那声如尖叫般的警报将画面带入走廊。走廊一段有41秒,可以理解为小转场,小悟在此场景中继续主动接触可可,他对可可的喜欢明白无疑。
之后即转入小悟与卷毛的病房中,小悟跪在床上手淫着,卷毛则躺在床上看着书。在这一整场戏中,小悟就一直跪在那里手淫,手部的动作之快显得很是疯狂,他那种乱欲般的精神问题也显现了出来。
然后是卷毛的一段幻境。随着无源光照的闪动,在卷毛病房的一角出现了一个悬于墙上的截怪人。在此人与卷毛的对话中可以得知,此人是卷毛的千石屋老师,开始时他在报怨卷毛做坏事,之后让卷毛帮他解开裤链,露出了怪异的多条细长的阴茎,撒尿。撒尿的同时,老师改变了先前的态度,温柔地夸奖卷毛是好孩子。在这里,实际上已经含糊的表现出千石屋老师对卷毛的变态爱恋。
当千石屋提到6月20号被卷毛杀害的事,一直隐忍着的卷毛愤怒地将书掷向千石屋,千石屋的幻象也随之消失,而另一边的小悟也在此时达到性高潮。
第五场:可可病房 内景 夜 3分25秒
一个乌鸦叫嚷着从窗台飞走,可可在屋里做黑色羽毛的外衣,并用黑色颜料将全身涂成黑色。
第六场:精神病院院墙 外景 日 6分22秒
可可一身黑色装扮出现,并捡起地上的一把黑色破雨伞。她看到卷毛与小悟站在院墙上,好奇地跟上去。小悟和卷毛自称站在院墙上看地球,探险,看院外的世界,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敢从院墙上迈出,有着极大的禁忌,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天真的可可却大胆的迈出了这一步,从精神病院的墙头迈到另一个墙上。这种打破禁忌迈向自由的一跃,将一旁的卷毛和小悟震住了。卷毛随着可可也迈了出去,而小悟则蹲在精神病院的墙头上,始终不敢向前一步。
可可顺着一段长长的墙向前奔跑着,在蓝天下伸展着臂膀。
第七场:教堂 外景 日 9分26秒
一阵清脆的赞美诗的歌唱声转入教堂里。一群天真无邪如天使般孩子在高唱着赞美诗。可可走到了教堂的院墙上,聆听着并和着童声唱起了赞美诗。卷毛也随之赶到,可可让卷毛小声,与他一起静静听着这歌声。
两个小女孩发现了墙头的可可与卷毛,孩子们都出来看他俩。牧师将孩子们哄回屋里,过来与卷毛和可可对话。牧师站在院中仰望着墙头一黑一白好似黑白天使的卷毛和可可,劝他们下来。可可和卷毛不愿走下墙头,牧父便也爬了上去,和二人聊起了世界末日与创世纪的问题。
卷毛说自己期盼着世界末日,而可可则说世界是从她出生的那一天开始的。牧师将《圣经》送于卷毛,让他了解上帝。
卷毛边在墙上走边看《圣经》,开始相信上面的话,并期盼得到救。而可可依然不相信。
第八场:精神病院中 内景 夜 20秒
可可和卷毛因为迈出精神病院的围墙而受到惩罚。
(需要说明的是,我现在看到的版本,这场戏似乎只是一个小转场,仅仅20秒的时间,只是显示出大夫把可可与卷毛绑在单架上往里抬。但我在很早以前的一个版中看到的这场戏更长一些,有一些大夫惩罚折磨二人的戏。但是具体情节也记得不太清楚了。)
第九场:天台 外景 日 4分05秒
卷毛在念《圣经》上的内容。小悟为二人因为跃出精神病院的院墙而幸灾乐祸。三人聊世界末日的问题,小悟因为害怕得不到救赎而愿意相信,可可仍然表现出不相信。但好奇的可可一直在寻问世界末日的具体时间,卷毛误把《圣经》的出版时间当作了世界末日的时间,三人相约要一起去看世界末日。
第十场:可可病房 内景 日 20秒
护士发现可可不见了。
第十一场:墙头 外景 日 5分10秒
可可、卷毛和小悟三人出走,要去看世界末日。可可拿着那把黑色破雨伞,卷毛拿着一面黑色旗帜,小悟拿着一把白色太阳伞与一个餐篮。在这场戏中,三个人一直顺着墙头向前走,经过了若干个景点。
1.大门两旁的高墙。可可与卷毛站在大门的一边,而小悟自己站在大门的另一边,三人一起期待着看着远方。
2.后景为树的高墙。小悟还在担心被发现跃出精神病院院墙后会被惩罚。卷毛告诉他还没受惩罚就已经世界末日了。
3.广场上的高台。可可和卷毛坚定地向前走着,而小悟则看着广场上的小丑表演发笑。广场上的人们发现这奇怪的三人,好奇的指指点点。
4.大桥的护栏外侧。小悟在前,卷毛居中,可可在最后,三人稍有间隔地向前走。
5.插满立杆的高墙。三人紧密地跟在一起,慢慢前行。
6.后景为高楼的高墙。可可在前,卷毛居中,小悟在最后,三人紧跟着,向前缓行。
第十二场:小矮墙 外景 日 3分19秒
小悟要吃饭,可可告诉他走到尽头,边看世界末日边大家一起吃。卷毛从地上捡起一个破布娃娃送给可可。卷毛吃醋,也想从地上捡点东西送给可可,但他什么也没捡到。
第十三场:另一段高墙 外景 黄昏 1分44秒
奉命查找他们三人的警察发现了他们三个。而警察却意外跌落墙头,被卡在墙下面的一个汽车上。卷毛得到警察身上的。
第十四场:后景为广告牌的高墙 外景 黄昏 1分08秒
卷毛对着广告牌开,可可也拿着对广告牌开。小悟空手对着广告牌开。小悟嫉妒卷毛送可可娃娃及。
第十五场:竹制矮墙 外景 黄昏 1分38秒
小悟还想在地上翻找出好东西,能够送给可可。可可和卷毛远远地看着他。但没想到,小悟却翻出一只断手,被吓住。
第十六场:铁道旁的高墙 外景 黄昏 3分26秒
可可发现小悟不见了,让卷毛等等小悟,而卷毛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
小悟在一个铁围栏上艰难地走着,也发现和可可、卷毛走失。
可可在一个高墙上离卷毛很远,高喊着他的名子,而卷毛仍然绝然地向前走着。
小悟从一个高墙上跌落。
可可和卷毛分别走在两道不同的高墙上。
第十七场:高墙下 外景 黄昏 3分53秒
跌落高墙的小悟挣扎着要重回高墙上,但他却始终没有爬上去。小悟跌断了脖子,如同无头苍蝇一样迷失了方向,慌乱地乱跑。他满脸是血,四肢奇怪的伸展着奔跑,喊嚷着还要回到高墙上。终于,他在又一次跌倒后再也没有站起来。
第十八场:教堂高墙 外景 黄昏 1分52秒
一段赞美诗的歌唱声带着可可又走到教堂的高墙上。可可和着墙下小女孩的歌声也唱了起来。她把布娃娃扔下去送给小女孩,吓跑了小女孩。可可独自一人站在高墙上,布娃娃孤独地躺在地上。
第十九场:雨中高墙 外景 黄昏 7分32秒
可可遇到了卷毛。卷毛再次产生幻觉,狠狠踩向脚下的千石屋老师的形象。
卷毛告诉可可,自己因为从小受到千石屋老师的性骚挠而不得不杀掉了他。可可也告诉卷毛,她是因为杀掉了自己的孪生妹妹而进了精神病院。两人讲述个自经历时,卷毛显得异常痛苦,而可可则像是一个胜利者的样子,平静而骄傲。
可可安慰卷毛,吻向他。
第二十场:海中灯塔 外景 黄昏 6分47秒
可可站在高高的灯塔上大声地尖叫,和卷毛眺望远方。二人坐下来,从空空的餐篮中装作拿出食物,细细咀嚼,等待着世界末日。二人对头而卧,卷毛念《圣经》,两个人聊地狱的样子。
卷毛突然拿出来,说打爆太阳就到世界末日了。卷毛冲着太阳开,却毫无反应。可可拿过来,说自己是非死不可的,要先死,替卷毛赎罪。可可将对准自己的太阳穴,自杀。可可在夕阳的印衬中,在黑色羽毛的飘散中倒入卷毛怀里。卷毛疯狂地冲着太阳开空。
以上是《梦旅人》各单场中的情节叙事的概括,从事件的角度来说,其实全片也只不过发生了三件事情,即可可进入精神病院遇到小悟和卷毛,可可与卷毛跃出精神病院院墙遇到牧师,以及可可、卷毛和小悟三人出走去看世界末日。而在这三个事件当中,前两者的篇幅又只占了差不多二分之一的比例,全片的重点显然只在最后三人出走看世界末日这一件事情上。故事的简单化是导演岩井俊二的一惯风格,从早期作品《烟花》,经《梦旅人》与《四月物语》,直至《花与爱丽丝》。在这里,叙事的简单化其实也是导演追求清新单纯的影片风格的一种设计与安排。那种复杂多变的情节结构与岩井俊二唯美雅致的影像格调也是不相符的。在此片中,这种看似三段式的情节结构尽管有着十分统一完整的影像叙述,却又是十分鲜明的。从开头第一场可可入院直至第五场可可做黑色衣服,这是第一段的开场段落,主要是引入并交代三位主人公。虽然隐去了可可入院的原因,但三位主角的整体面貌还是被描绘地清晰可见。从第六场可可跟随卷毛和小悟爬上精神病院院墙并迈向另一道高墙开始,到第十场护士发现可可不见,通过这样一个中间段落,以可可及卷毛突破禁忌地暗喻式表述,成功地过渡到第三段落。从第十一场三人站在大门两侧的高墙直到影片结束,随着小悟跌落墙头而死,可可鸣自杀而亡,三个主要人物分别走到了自己生命尽头,整个故事也自然而然地到了完满终结的地方。
与导演岩井俊二的后作《四月物语》不同的是,虽然此片也有着相类似的单纯化情节设置,但由于以表现蒙太奇架构起整部影片,使得《梦旅人》暗含着众多隐喻式的深意。如果说《四月物语》是一部单纯的爱情童话,那么《梦旅人》则是一部含义丰富的寓言故事。
我们可以看出,在整部片子中,有一个很具有标志性的场景,也算是一个很具有标志性的动作,即高墙及三位主角不停地在高墙上前行。这种设计很像是小说《树上的男爵》中的情节,极具象征意味。可可、卷毛与小悟三人除了在精神病院中,始终是站在高墙之上的,片中也用了大量的仰拍镜头来表现,很显然,这是一种处于高位精神的暗喻,甚至可以直接说成是“高尚精神”的赞美。他们三个人用一种极端世俗的眼光看去像是精神病人,但他们纯净的心底,不愿与污浊的世间为伍的精神则是高高在上的。如同可可和卷毛遇到的那个牧师所感叹,他们就如同天使一般。然而,高墙又是一种禁忌,天使是不能跌落人间的,就像小悟从高墙上跌下,他的后果就是黯然逝去。所以,他们三个一直小心地沿着高墙向前,看似自由自在,却又真的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也许就是中国所谓的“玉皇大帝也有他不敢做得事情”吧。在影片的最后一个情节段落中,利用表现蒙太奇的手法更是将“高墙”这个隐喻充分地表现出来。三位主角不停地走在各种不同的高墙之上,甚至让人分不清楚是各类高墙为他们铺设了这条不归之路,还是他们三人的行走连接出了这样一道高墙组成的通道。
同样,在情节的第二段落中,也是在高墙上的一段,当卷毛也跃出了精神病院的院墙时,小悟很有些彷徨无措地看着他,此时镜头切到在另一段高墙上快速向前跑的可可那里,通过这样一个对比蒙太奇的运用,将突破禁忌者的自由快乐与受禁忌囿困者的矛盾胆怯相融合,成功地表达出导演岩井俊二对于“禁忌”问题的态度。
而在第一情节段落中,也是关于小悟和可可二人,当小悟和可可搭讪完,又寻问完卷毛是否喜欢可可后,紧跟着便是那个小悟趴在床上疯狂手淫的镜头。此处心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将小悟的心理活动及精神状态完整地展现了出来。甚至小悟这个人物进入精神病院的原因也是通过这个心理蒙太奇词组来交代的。
而在我看来,全片之中最具震撼力的表现蒙太奇段落出现在小悟跌落高墙后的那组奔跑镜头。从小悟挣扎着从地上爬起开始,他试图爬上高墙,这时是一个俯拍小悟的镜头,然后是一组远景及近景表现小悟想要扶正自己已经折断地脖子,接着是一组跟拍,摄影机随着四肢如舞蹈般伸展扭动地小悟在地上奔跑,且类似于一种低空飞翔。最后,这个段落在特写俯拍最终倒地后的小悟那张满是鲜血的脸逐渐拉开成全景的镜头中结束。在此段落中,一个因乱欲而精神错乱的病人在失去最为纯洁的理想――顺着高墙看世界末日最终得到救赎――破灭后,那种直视到的折断与慌乱,以及精神层次上的失意与迷茫,直刺着观者的心底。
除此之外,另一个充分发挥表现蒙太奇的地方出现在影片结尾处。远景镜头中,卷毛和可可走在延伸到海中的一条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条路的尽头即是大海,而在海中的不远处有一个灯塔。画面中,通过一组镜头表现并强调出可可和卷毛毅然绝然地向路的尽头走去。而多少有些不合逻辑的是,在下一个镜头中,可可与卷毛出现在了那个与这条道路隔海相望的灯塔上。按照常识,两个步行的人不可能身不溅水的出现在被大海阻隔着的灯塔上,但这样一个蒙太奇的剪辑连接方式,纯表意式地让观者接受了这一切。可可与卷毛在此时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而真正化身为了两个跌落人间的天使。
有了这样一种表现蒙太奇来架构全片,片中的人物也显得单纯而又多意。整个故事以可可为线索人物展开,是她进入精神病院中诱发出小悟的乱欲,也是她引领着卷毛接受上帝的救赎,更是由她促使小悟和卷毛一起迈上观看世界末日的不归之路。可可最为典型的外部特征即她那以黑色羽毛外衣与黑色破伞为代表的全黑行头。这种装扮无疑是给可可贴上了“黑色天使”的标签。这种“黑色天使”的身份又被她的行动和语言所强化。在全片中,可可是三位主角中唯一会唱赞美诗的,而她又自称世界因她出生而诞生,因她死亡而毁灭。这种真实与异想的结合,使她具备了一种最为接近于神的精神状态。而事实上,无论是可可突破性的一跃,还是她带着卷毛来到教堂,或是她引领着小悟和卷毛走向观看世界末日之路,可可一直都扮演着一个启蒙者的角色。她单纯地认为父母生出了自己就有了世界,所以世界就是父母所创;她直率地毫不顾忌禁条,勇敢地跃到非精神病院的另一道墙上;她好奇地追问着世界末日的具体时间;她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黑色装束――这一切行为语言都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纯洁可爱的天使。然而可可毕竟是“黑色天使”,她必然有着极端黑色的一面。在雨中高墙的那场戏中,我们从可可口中得知,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孪生妹妹,原因是和那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妹妹打赌看谁是冒牌货。这是一个颇似玩笑话的赌博,但悲剧已然发生了,妹妹被杀,可可被送入精神病院。而可可在讲述这件事时又俨然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这种心理,既体现出现代社会中双胞胎家庭的问题,又再次表现出要可可单纯到极至的想法。在现代这个讲究个体性,强调个性化的时代中,在这个人们逐渐迈向极端自私的世界里,人们开始非常注重自己的独特性,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企图保持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外向性的表现即为奇装异服,习惯性动作以及拿腔作调。双胞胎这种长久存在的正常性家庭结构似乎真的出现了异端。人们很难接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和自己长像穿着都一样的同一体,很难接受这个打破了个体性与个性化的怪胎。可可即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可能有唯一的自己,由此便单纯地认为那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妹妹一定是个冒牌货。同样,可可的妹妹也是这种想法,于是才有了那个玩笑似的赌博。姐妹俩互相勒住对方的脖子,先死的人就肯定是冒牌货了。当然,结局我们都已经看到,但即使死去的是可可,那么她的妹妹也必将被送进精神病院中――悲剧依然。
作为第一男主角的卷毛,其精神状态从他一出场便有了很突出的展现。病人们在天台画画的一场戏中,只有卷毛独自坐在一边看着书――书几乎成了与卷毛不可分离的道具,除了他在高墙上行走之外,他时时都拿着一本书,当然在情节的第二、三段落中,“书”则更加具象地变成了《圣经》。书是卷毛逃离痛苦记忆的避难所,当大夫走到看着书的卷毛身边问他为何不画昨晚的梦时,卷毛说他头一天晚上并没有做梦。然而我们从之后的情节可以看到,其实卷毛会时常陷入千石屋老师的苦痛幻境中。他对大夫说自己没有做梦其实更像是说他不敢做梦,或者说他不敢画下做得梦,于是他就拿着一本书,用以逃避那个缠绕着的梦靥。卷毛把书看作是自己遁于世外的净地,所以他很轻信于书。开始还在与牧师争论神的问题,在看了《圣经》这本书之后便立刻相信了――这种相信,充分表明了卷毛对于书的依赖性,也表现出卷毛干净纯洁,近乎天使的心境。书这个道具,似乎也在暗示着卷毛的一些前史。在卷毛病房中的那场戏,卷毛正在看书时突然显现千石屋老师的幻境,我们可以假想卷毛上学时千石屋老师也总是在这种情景下突然出现在幼小的卷毛身边的。对于如此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我们当然可以想象到卷毛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孩子――真是如此的话,千石屋老师刚刚出现时说得那些卷毛做坏事的话应该全是诬陷之语了,这更像是一种恐吓与恫吓,而之后千石屋老师说得那番有些夸奖的话则就又有了利诱的意思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小的卷毛是受到了怎样的身心折磨,千石屋老师为了得到自己变态肉欲的满足,施用了如此的计量,让人不得不发指生恨。《梦旅人》作为一部反应精神病人生活的电影,其中最为彻底的精神病人在我看来正是这位千石屋老师。他的这种畸形的恋童癖甚至是虐童癖(我们始终不得知晓千石屋老师究竟对卷毛做了什么,只是从卷毛嘴中得知千石屋总是欺负他,因此我们可以恣意想象是如何欺负的),纯粹是欲望膨胀及能力低下的表现。这点,从千石屋露出的那些细小而繁多的阴茎中就可以直观的看出。千石屋对于卷毛的身心破害是极其严重的,甚至在牧师问卷毛都祈祷些什么时,卷毛竟然说他祈祷世界末日的到来。在卷毛眼中,整个世界都是丑恶需要废弃的,所以他渴望世界末日能够毁灭这个世界。而他又单纯地深陷于亲手杀死自己老师的悔恨当中。在雨中的高墙上,卷毛因为再次想起自己在雨天中杀害了千石屋而痛苦不堪,所以他相信上帝,相信上帝能够轻易的救赎他,他渴望着获救。
小悟这个角色在全片当中似乎有些模糊不清,首先便是原于影片当中并没有明确地告知他进入精神病院的直接原因。虽然上文中提到的那个小悟疯狂手淫的心理蒙太奇词组可以表明一些小悟乱欲的精神状态,但“乱欲”的“乱”字本身就是十分模糊的。我将小悟这个角色的模糊不清当作是导演岩井俊二的有意为之。岩井导演设计可可与卷毛这两个具有特性的精神病人之后,把小悟设定为了一个具有共性特点的精神病人形象。小悟的乱欲似乎是现代人精神患疾的一个普遍原因。在现今这个物欲,肉欲,情欲等等各种欲望横流的时代,太多的人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才产生的精神与心理上的变异,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是匮失性心理疾病。从服装上来说,在精神病院里,男性穿得全是长裤,好像只有小悟穿了一条短裤,使得那种心理上的匮失感得到了外向化表现,尤其是穿着短裤的小悟和穿着长裤的卷毛站在一起,这种鲜明的对比使之更加强烈。而从三个人走在高墙上的位置我们又可以看出,除了在高桥上与矮墙上外,小悟一直都是走在三人的最后面,处于一种跟从的状态。这从象征性的层面上说明了小悟的匮失感的心理诱因,即他的盲从,缺乏自信主见和嫉妒心理。当小悟见到可可“一见钟情”之后,他会问卷毛是否也喜欢可可;当他听卷毛说相信神就能得救,他便轻信了;当他看到卷毛送给可可布娃娃与时,更导致他为找到能够送给可可的礼物而掉队,最终跌落墙头。小悟的这些匮失感的心理诱因,也可以概括成现当代非成功人士或称作大众人士们较为普遍的精神缺陷。
可可和小悟以及卷毛的关系并不像很多电影中将两男一女的主角设置成三角恋关系,却又有着这样的一丝端倪。小悟对可可的爱恋是较为明显的,从上面提到的那个小悟手淫的小段落即可看出,而在雨天的一段中,可可吻向卷毛也多少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爱恋因素。在我看来,这种爱情表述也有着导演岩井君的明确指向。小悟因欲而生的爱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尾,而卷毛和可可在纯精神领域的爱慕情感则由可可大义的死而获得了永恒。尽管有这些端倪的存在,但这种爱情成份也是极其隐晦的。小悟对可可的爱慕其实是为他自身的“乱欲”性找到了一个施放点,而可可去吻卷毛与其说是一种爱恋倒不如说是一种拯救,一种处于母性地位的神状式的救赎。
由于片中存在着大量的基督教的内容成份,我们不妨也以此来套用对比一下三位主人公的关系,这样也许会更贴切一些。我们都知道施洗约翰的故事,在基督教中,神子耶苏也是由约翰施得浸水礼,浸水礼如同是一种精神指引,带领着基督徒们进入到神的怀抱之中。然而,按照三位一体说,神子耶苏也即基督神本身,所以靠着约翰施洗的耶苏却又会翻回头来给约翰们讲经说道。这种关系十分近似于可可与卷毛。是可可引领着卷毛来到教堂的高墙上,使得卷毛得到了那本《圣经》。如同约翰给耶苏施洗一样,靠着可可的引领,卷毛开始相信神并祈求救赎。然而卷毛拿到《圣经》不久后,他便开始给可可讲述上面的内容,且也是卷毛告诉了可可世界末日的具体时间(尽管时间有误)。我们也听说过耶苏信徒的故事,他们既不像耶苏一样是神子,也不像约翰一样是先知,他们是最为平凡的人。所以他们会跟从着耶苏,时常也会有因私欲而动摇的时候。最为典型的就是那个为钱财而出卖了耶苏的犹大。小悟虽然并没有出卖谁,但他却在走向观看世界末日之路的中途上迷失了,迷失的原因是他由对可可的爱恋而产生了对卷毛的嫉妒。小悟为了也找到一个能博得可可欢心的礼物,掉了队,与可可和卷毛走散了,他忘记了自己是要去看世界末日的,满足自己讨得可可欢心的私欲此时占据了最上风。小悟找到的那只断手是一种邪恶的预示,像是魔鬼的引诱,而他最终的结果也是跌落至死的惨剧。
不过,在终极生死问题中,三人的关系又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小悟仍然是一种常人的精神状态,当他跌落高墙折断脖子后,他以人的本能挣扎着想要重回高墙,得到生机。而在结尾处,可可以自己的死来拯救卷毛,这如同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苏,以死来洗清众人的罪过。可可在临死之前对卷毛说道:“让我替你洗清你的罪吧”。卷毛却只能揽住即将倒下的可可,孤独地站在那里,疯狂地对着太阳痛苦地开着空。卷毛似乎又归到了迷茫无助的先知们的角色中,像是得知了耶苏死询的那些信徒们。从全片的整体看来,可可处于一种独立的个人信仰之中,而卷毛则相信着神的存在。但无论可可与卷毛的关系有如何的转化,此二人也具有着互为的坚定的信仰。
至于影片当中的其他一些人物与此三人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引领性的,另一类则是制约性的。引领性的人物包括牧师和教堂中的孩子,还有天台上出现的那个大夫。制约性的人物包括可可的父母,精神病院中的大夫护士以及那个警察。而那些同在精神病院中的另一些病人,更像是符号化的精神独立个体,他们独立于影片情节之外,又给影片带入了更为丰富的元素。
鉴于除了三个主人公之外的其他人物与此三人的关系相对简单化,而三位主角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复杂,在这里,就略去人物关系图谱。但是,在这里我觉得仍有一位人物需要单独列出加以说明分析。这个人物就是可可与卷毛在教堂院墙上遇到的那位牧师。牧师在基督教的意义中是一种最接近于神的身份,他们是人的启示者与引领着,或者是一种教育者的身份。而片中的这位牧师的出现,则更多得是担负起了一种反衬的作用,除了送给可可和卷毛的那本《圣经》外,牧师所本应起到的引领作用就再也未曾体现过。牧师的这种低姿态的反衬作用首先表现在那组先是从牧师身后仰拍墙上的可可与卷毛,再接俯拍牧师的镜头上。墙上墙下的位置关系本就反应出一种精神地位上的等级关系。然后牧师笨拙地靠着梯子爬上了墙头,坐在了可可和卷毛中间。然后就是由卷毛的“你也相信神”的疑问引发的一系列对话。牧师回答卷毛的提问说,相信是他的工作。这种回答与卷毛的相信甚至与小悟的相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现当代,高度的职业化把本是精神层次上的信仰问题也给具象化物质化了,牧师不再称为精神上的引领者,而仅仅是一种职业,不仅大众是如此看待,连牧师本身也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而作为精神病人的卷毛与小悟,不管他们是轻信也好,盲从着相信也罢,他们始终是处于一种精神理念上的相信。当然,牧师角色的关键性,在全片的情节结构中来看,主要还是在于他送出的那本《圣经》,引发出三位主角出走观看世界末日的高潮。
作为现代寓言故事的《梦旅人》,其间还饱含着其它众多的能指成份。比方说那座如同监狱一般的精神病院,比方说天台上那些飘展着的白衣与白色床单,再比方说那个其中空无一物的餐篮以及那把可以肆意射击却只是射穿了可可脑袋的。它们分别代表着现代都市具象物质与人们精神层次中的猛烈撞击。尤其是三位主角在出走时手中分别执有的三件道具更具有其强烈的所指意味。可可手中的那把黑色破雨伞,尽管与可可全身的黑色装束相统一,但已经是千疮百孔,这是自我信仰与社会认知碰撞后的伤痕。卷毛手中的黑色旗帜与他本身的白色装束相抵触,这是卷毛矛盾心理的一种暗示。而小悟手中与白色衣装相符合的白旗,尽管达到了外形上的统一,但却是显得那样的空白与苍白。《梦旅人》就是这样一部发生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的几位游走在精神层次上的行者的故事,是一部单纯洁净的颂歌。
文/情溆 更多影评,乐评,书评 www.130q.com
*小建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顶上去;或者Copy下这篇文章的链接发给MSN或QQ上的朋友; 我们永远相信,分享是一种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130影萍网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